進食障礙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ED)是以進食行為異常為顯著特徵的一組綜合征。這組疾病主要包括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經性貪食症(...

進食障礙

進食障礙病因

1.個體因素:包括生物學因素和個性因素。生物學因素是指在進食障礙患者中存在一定的遺傳傾向(家族中罹患進食障礙和其他精神類障礙的人多於正常人群)和部分腦區的功能異常;個性因素是指進食障礙患者中常見典型的人格特點——追求自我控制、追求完美和獨特;愛幻想,不願長大等。在青春期即容易表現出自主性和依賴性的強烈衝突,引發進食的問題。

2.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在進食障礙的發生、發展、維持和康復中都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常見的‘進食障礙家庭’模式有(1)家庭成員的情感緊緊糾纏在一起,無法分清彼此—— ‘愛著你的愛,痛著你的痛’;(2)父母對孩子過度保護;(3)父母衝突,孩子捲入其中,背負過重的負擔;(4)家庭模式僵化,無法適應孩子的發展——永遠用對待嬰兒的方式對待長大的孩子。有學者提出患者以進食行為代表了對 圖1:進食障礙的發病機制父母過度控制、過度保護的反抗;或以節食為手段達到對父母的反控制,以此作為解決家庭內衝突的一種方法。也有學者認為病人的依賴性強,多與母親的關係過於密切、依賴,而以自我控制進食作為自己獨立的象徵。

3.社會文化因素:現代社會文化觀念中,把女性的身材苗條作為自信、自我約束、成功的代表。所以青春期發育的女性在追求心理上的強大和獨立時很容易將目標鎖定在減肥上。而媒體大力宣傳減肥的功效,鼓吹極致身材人人皆可擁有,也讓追求完美、幻想極致的女孩更容易陷進去。

進食障礙預防

涉及到一級、二級、三級預防的範疇。

一級預防包括積極的健康教育——營養學的知識,健康的審美導向,培養積極的自我肯定、積極的人際關係,控制減肥藥的廣告和銷售等。

二級預防包括普及進食障礙的知識,增強基層醫療機構識別和轉診進食障礙的能力。

三級預防包括增強專科醫院識別、診治進食障礙的能力。

進食障礙併發症 併發症 心律失常腹脹便秘腹痛白細胞減少症抑鬱症電解質紊亂低鉀血症低鎂血症胰腺炎

神經性厭食的醫療併發症:

(1)、惡病質:極度消瘦,皮下脂肪明顯減少,肌肉消失,低代謝狀態(低T3綜合症),怕冷,難以維持正常體溫。

(2)、心臟:心肌無力,心臟變小,心律失常,房性,室性期前收縮,束支傳導阻滯,室外性心支過速,可突然死亡。

(3)、消化道症狀:胃排空延遲,腹脹,便秘,腹痛。

(4)、生殖系統:停經,低的。

(5)、皮膚:可全身佈滿嬰兒樣纖細絨毛。

(6)、血液系統:白細胞減少。

(7)、精神方面:抑鬱情緒。

(8)、與催嘔和瀉藥有關的併發症。

(9)、代謝:電解質紊亂,特別是低鉀血症,低氯性鹼中毒,低鎂血症。

(10)、胃腸道:可伴發胰腺炎,胰腫大伴血清澱粉酶增加,食道和胃的腐食,腸道功能。

(11)、口腔:牙齒因反覆嘔吐被胃酸浸蝕,特別是前牙。

(12)、神經方面:疲乏,無力,輕微的器質性腦綜合症表現。

進食障礙症狀 常見症狀 暴飲暴食 神經性厭食 貪食

由於最早可見的問題常常為消瘦、便秘、嘔吐、閉經等營養不良、消化道及內分泌症狀,而對心理體驗患者又有意隱瞞,這類病人起初多就診於綜合醫院的消化科、內分泌科、婦科、中醫科等,行大量的實驗室檢查和對症處理,從而延誤疾病的診治。另外,由於這類疾病的早、中、後期都容易合併抑鬱情緒、強迫症狀等,在精神科也經常會被單純按照‘抑鬱症’或‘強迫症’來診治,而忽略最根本的心理病理。因此,具有心身疾病性質的進食障礙無論在綜合醫院還是精神專科醫院都需要更多被關注和瞭解,從而改善該類疾病的療效和預後。

a、 主觀暴食: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往往給自己規定了嚴格的進食計劃,當她(他)們比計劃多吃一些後,會主訴“暴食”了,這種症狀稱為“主觀暴食”。

b、 怕胖:進食障礙患者的怕胖與正常人群中的怕胖具有明顯的不同,她(他)們給自己制定的體重上限低於正常體重的最低限。

進食障礙的檢查

厭食症的診斷有個有效的視覺輔助條件——患者有明顯可見的消瘦,體重指數下降至17.5以下,或在青春期發育階段不能達到所期望的軀體增長標準,並有發育 延遲或停止。

另外,這樣的體重下降或體重不增是患者自己故意造成的,其手段包括拒食“導致發胖的食物”,以及至少下列1項:1自我誘吐;2導瀉;3過度運 動;4服用食慾抑制劑或利尿劑等。很多患者存在特異的精神病理性的體像扭曲——一種持續存在的異乎尋常地害怕發胖的超價觀念,並且病人給自己制訂一個過低 的體重界限,這個界值遠遠低於其病前醫師認為是適度的或健康的體重。

同時出現了內分泌紊亂,女性表現為閉經(停經至少已3個連續月經週期);男性表現為性 興趣喪失或性功能低下。青春期前起病的,青春期發育減慢或停滯(生長停止,女孩乳房不發育並出現原發性閉經,男孩生殖器呈幼稚狀態),隨病情恢復,青春期 多可正常度過,但月經初潮延遲。當上述症狀存在3個月或更長時間時,就要考慮厭食症的診斷了。

進食障礙診斷鑒別

神經性厭食症

1、疾病診斷:

厭食症的診斷有個有效的視覺輔助條件——患者有明顯可見的消瘦,體重指數下降至17.5以下,或在青春期發育階段不能達到所期望的軀體增長標準,並有發育延遲或停止。另外,這樣的體重下降或體重不增是患者自己故意造成的,其手段包括拒食“導致發胖的食物”,以及至少下列1項:1自我誘吐;2導瀉;3過度運動;4服用食慾抑制劑或利尿劑等。很多患者存在特異的精神病理性的體像扭曲——一種持續存在的異乎尋常地害怕發胖的超價觀念,並且病人給自己制訂一個過低的體重界限,這個界值遠遠低於其病前醫師認為是適度的或健康的體重。同時出現了內分泌紊亂,女性表現為閉經(停經至少已3個連續月經週期);男性表現為性興趣喪失或性功能低下。青春期前起病的,青春期發育減慢或停滯(生長停止,女孩乳房不發育並出現原發性閉經,男孩生殖器呈幼稚狀態),隨病情恢復,青春期多可正常度過,但月經初潮延遲。當上述症狀存在3個月或更長時間時,就要考慮厭食症的診斷了。

說明:1、體重指數的計算方法:體重千克數/身高米數的平方;2、需排除軀體疾病所致的體重減輕(如腦瘤、腸道疾病例如Crohn病或吸收不良綜合征等)。3、當缺乏上述特徵條件中的1個或多個,如體重標準和閉經,而除此之外具備典型的臨床相時,可診斷為非典型神經性厭食。

2、鑒別診斷

除軀體疾病所致的體重減輕外,還需與下列精神科疾病進行鑒別

1. 精神分裂症幻覺妄想支配下的拒食、誘吐和體重減輕;

2. 抑鬱症所致的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

3. 軀體化障礙所致的胃腸不適、進食困難和體重減輕;

4. 強迫症所致的進食食物種類限制、時間延長、進食減少等所致的營養不良等。

神經性貪食症

貪食症患者的外表常並無特殊之處,體重通常在正常範圍內。其診斷特徵在於患者持續存在難以控制的對食物的渴求和進食的衝動,表現難以克制的發作性暴食,在短時間內吃進大量食物。同時,患者至少用下列一種方法抵消食物的‘發胖’作用:1自我誘吐;2濫用瀉藥;3間斷禁食;4使用食慾抑制劑、甲狀腺素類制劑或利尿劑。如果是糖尿病人,可能會無視自己的胰島素治療。貪食症患者多數也存在對發胖的病態恐懼,給自己制訂嚴格的體重界限,這個界值通常也低於其病前醫師認為是適度的或健康的體重。常有神經性厭食既往史,二者間隔數月至數年不等,有些患者表現典型的厭食和貪食發作的交替出現。發作性暴食至少每週2次,持續3個月。

說明:1診斷貪食症需要先排除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所致的暴食,及癲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礙繼發的暴食。2有時本症可繼發於抑鬱症,導致診斷困難或在必要時並列診斷。3當同時具備神經性厭食的典型臨床相時,優先診斷神經性厭食症。4當缺乏上述特徵條件中的1個或多個,如對發胖的病態恐懼,而除此之外具備典型的臨床相時,可診斷為非典型神經性貪食。

進食障礙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內科 神經內科

治療方式:心理治療 藥物治療

治療週期:2-4月

治癒率:75%

常用藥品: 益腎養元顆粒 元和正胃片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2000--10000元)


進食障礙西醫治療

神經性厭食

一、治療原則:

神經性厭食患者常有治療動機不足,牴觸甚至拒絕治療的問題存在,嚴重低體重常常因加重了病態歪曲的認知而加大了治療的障礙。對體重指數低於15的患者通常建議住院治療,以保證營養改善和體重增加,促進治療療效。對體重指數12以上,沒有其他嚴重合併症,且有治療動機的患者,可以嘗試門診強化治療(每週至少與醫生會談一次,進行軀體和心理狀態的評估),如治療有效(體重每週增加至少0.5-1kg),則可繼續,否則需住院治療。

住院治療主要解決嚴重營養不良、嚴重合併症,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增強治療動機,保證出院後的後續治療成為可能。門診治療常常需要持續1年甚至更長時間。

二、治療方式

厭食症的治療包括軀體輔助治療、心理治療和精神藥物治療三大部分。

1、軀體輔助治療:包括營養重建和治療併發症。營養重建是指幫助厭食症患者重新開始攝入足夠的營養,以改善嚴重的營養不良,恢復健康體魄。原則上根據患者每日平均需要的基礎能量再加上恢復先前的損耗所需的額外能量來設定患者每日需攝入的營養量,然後根據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和心理承受能力來制定飲食計劃。保證營養重建計劃的執行是治療成功的關鍵,這裡的行為治療是必要的。對惡病質和進食困難以及體重明顯減輕而不配合治療者,可採用鼻飼法,也可以靜脈輸入高營養液。嚴重者需強制住院治療。治療併發症包括處理由於嚴重營養不良已經造成的各種軀體合併症,如貧血、低鉀、低磷血症、感染、水腫、飢餓性酮症、消化不良、便秘、營養不良性肝功能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另外需要特別關注的一個問題是預防營養重建過程中的危機——再餵養綜合征——指長期進食量很少或不進食的患者在恢復進食後出現的一系列水、電解質及相關的代謝紊亂。一般在進食3-4天內出現,早期評估高危患者:嚴重營養不良、再進食速度太快、腸內營養的患者容易出現再餵養綜合征。預防措施包括住院監測,控制營養補充的速度等,以及及時發現指征並對症處理。

2、心理治療包括行為治療、支持、認知治療和家庭治療等。

(1)行為治療:對治療存在牴觸心理或根本拒絕治療是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的特點,單純的營養重建計劃和心理支持、糾正認知等往往難以達到治療目標,所以在厭食症的心理治療中行為治療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目的在於保證患者的營養重建、體重增加,為進一步的心理康復提供基礎。

包括制定進食計劃、執行進食計劃、糾正相關異常行為三部分。進食計劃包括一日三餐和加餐計劃,在保證熱量攝入和營養平衡的基礎上與患者協商進食內容、次數和時間;進食計劃的執行包括監督和自我監督,住院患者應在護士的監督下完成進餐,門診患者應在協商同意的情況下接受家人的監督或自我監督;針對不同患者的相關異常行為,糾正異常行為的內容常包括防止患者拒食、藏匿食物、嘔吐、過度運動、使用瀉藥、利尿劑、減肥藥等有害物質,針對異常行為的出現設置矯正措施,住院患者常包括集體就餐、限制活動範圍和量、安全檢查排除有害物質使用的可能等。

(2)支持治療: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是行為治療及其他治療得以進行的關鍵,這通常通過支持治療來獲得。支持治療一般包括肯定和鼓勵患者治療的願望,肯定其面臨的困難和努力,支持患者對生活的追求,保證治療可以帶來積極的改變而不是災難性的後果(通常指變成大胖子),保證在治療中的陪伴和關懷,並積極提供相關健康教育的內容——營養學知識等。

(3)認知治療:針對患者有關食物和體形的超價觀念進行,如針對體形——她們常常認為體形決定了人際關係的好壞,決定了人生的成敗,完美的體形可以改變人生;針對食物——只要開始吃就會失控,多吃一小口就會長胖,體重會無限制地長下去等。針對體相障礙的患者要明確指出這種感知的病理性,鼓勵其忍受痛苦、為所當為。

(4)家庭治療:以‘患者個人的症狀反映了家庭關係的問題’為理論依托,和家庭成員一起工作,發現家庭內部僵化的、適應不良的關係模式,嘗試通過改變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來促進症狀的改善。尤其對於18歲以下和仍與父母同住的患者,家庭治療應是治療中必要的部分。

3、精神藥物治療: 治療主要是對症,應選用不良反應小的藥物,且以小劑量治療為宜。針對病人的焦慮症狀,尤其是面對食物時的擔心和恐懼,可使用小劑量抗焦慮藥,如勞拉西泮0.25mg-0.5mg飯前服用,嚴重者可使用氯硝西泮等長效苯二氮卓類藥物;針對抑鬱症狀可使用SSRI、SNRI類抗抑鬱劑;針對體相障礙和超價觀念可嘗試使用小劑量的奧氮平等抗精神病藥物;針對自傷、自殺及其他衝動性行為可短期應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或小劑量的抗精神病藥物。

神經性貪食

一、治療原則:

貪食症患者的治療動機常常強於厭食症患者,且營養不良的程度較輕,所以選擇門診治療者居多,常以自我監督的自助式治療結合門診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來進行。住院治療僅用於清除行為嚴重(嘔吐、導瀉、利尿、減肥藥等),門診治療無效,或自傷、自殺傾向嚴重的患者。

二、治療方式:

1.軀體輔助治療:以糾正由於清除行為導致的水、電解質紊亂為主要目的,最常見的是嘔吐和導瀉、利尿導致的低鉀血症。在控制前述行為的基礎上可給予口服補鉀或靜脈輸液補鉀,同時監測血鉀水平,直至恢復正常。貪食症患者還可因暴食行為導致急性胃瀦留、胃擴張,需急診進行胃腸減壓。

2.心理治療:行為矯正治療的目的在於戒除暴食-清除行為、糾正營養代謝紊亂、恢復正常的生活節律。包括制定一日三餐、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監督和自我監督計劃的執行、暴食-清除行為的矯正。住院的情況下由於住院環境的特殊設置(患者沒有暴食-清除的條件)通常更容易達到治療目標,但僅限於急性期的行為矯正,長期的行為康復還需在門診進行。 支持治療、認知治療和家庭治療的原則同神經性厭食。團體治療對貪食症患者的康復有明顯的療效,一般分為認知治療團體和人際治療團體兩種。門診的患者尤其適用,與個別心理治療結合使用。

3.精神藥物治療 氟西汀對貪食症的進食衝動控制有效,劑量為20-60mg/日,其他SSRI類藥物也可試用。小劑量氟哌啶醇及其他抗精神病藥對貪食症患者的自傷及其他衝動行為治療可能有效。抑鬱症狀在神經性貪食患者相當常見,可應用抗抑鬱劑治療。

進食障礙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進食障礙護理

日常護理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長期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節制注意休息、勞逸結合,生活有序,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預防疾病有很大的幫助。做到茶飯有規律,生存起居有常、不過度勞累、心境開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合理膳食可多攝入一些高纖維素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營養均衡,包括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必需的營養素,葷素搭配,食物品種多元化,充分發揮食物間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對預防此病也很有幫助。

飲食保健

1、通過食療也可以增強食慾,消除厭食。如用薏苡仁熬粥;或是把山藥炒食或蒸、熬粥;燉肉時選擇性加入山楂、砂仁、白朮、白蔻、黃芪或黨參等。

2、多食新鮮的水果和蔬菜。

3、少吃零食。

4、節制零食和甜食。

宜 1宜吃流質性的食物; 2宜吃增強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物。

鵝肉

松子仁

南瓜子仁

蓮子

忌 1忌吃生硬食物;如杏仁、花生; 2忌吃不容易消化食物;粽子、年糕; 3忌吃產氣食物;洋蔥、紅薯。

白酒

鴨蛋

鴨肉

雞心

宜 1宜吃流質性的食物; 2宜吃增強免疫力的食物; 3宜吃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