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可以表現為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或者小兒肥胖症等。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是由於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質所致的一種營養缺乏症,主要見於3歲以下嬰幼兒。...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病因

餵養或飲食不當(40%):

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必須供給足夠的營養物質,尤其是優質蛋白,才能滿足需要,如果能量和蛋白質攝入不足即可致病。

疾病誘發(30%):

最常見者為消化系統疾病或先天畸形,如嬰幼兒腹瀉、腸吸收不良綜合征、唇裂、顎裂等,急、慢性傳染病,腸道寄生蟲病,長期發熱,惡性腫瘤,先天不足或生理功能低下(早產、雙胎)等均可引起營養不良。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預防

注意休息、勞逸結合,生活有序,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預防疾病有很大的幫助。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併發症 併發症

無特殊的併發症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症狀 常見症狀 肌肉萎縮 皮膚蒼白 皮下脂肪消失 皮下組織水腫 體重減輕

體重不增是最早出現的症狀,隨即體重下降,久之身高也低於正常。皮下脂肪逐漸減少以至消失,首先累及腹部,其次為軀幹、臀部、四肢、最後為面頰部;腹部皮下脂肪層是判斷營養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病程的進展各種臨床症狀也逐步加重,初起僅體重減、輕皮下脂肪變薄、皮膚乾燥,但身高無影響,精神狀態正常;繼之,體重和皮下脂肪進一步減少,身高停止增長,皮膚乾燥、蒼白、肌肉鬆弛;病情進一步加劇時體重明顯減輕,皮下脂肪消失,額部出現皺紋狀若老人,身高明顯低於同齡兒,皮膚蒼白、乾燥、無彈性、肌肉萎縮、精神萎靡、反應差,體溫偏低,脈細無力,食慾低下,常腹瀉、便秘交替、部分小兒可因血漿白蛋白明顯下降而出現浮腫。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的檢查

根據小兒的年齡,餵養情況,體重下降,皮下脂肪減少,全身各系統功能紊亂及其它營養素缺乏的症狀和體征,典型病例的診斷並不困難,但輕症患兒易被忽略,需通過定期生長監測、隨訪才能發現。確診後還需詳細詢問病史和進一步檢查,以做出病因診斷。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診斷鑒別

 1.參數選擇  採用WHO推薦的NCHS(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標準。

2.體格測量指標  評價兒童營養不良的三項人體測量指標是年齡的體重(W/A),年齡的身高(H/A),身高的體重(W/H)。 3.統計學指標  據樣本的特點採用標準差法,以小於中位數減2s為營養不良界值點。 4.分型與分度 (1)分型 1低體重(underweight):體重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的均數減2倍標準差。 2生長遲緩(矮)(stunting):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參照人群值均數的2倍標準差以下。 3消瘦(wasting):體重低於同性別、同身高參照人群值的中位數減2個標準差以下。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內科 內分泌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週期:7--21天

治癒率:30--50%

常用藥品: 賴氨葡鋅顆粒 葡萄糖酸鋅顆粒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5000元)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西醫治療

要及早發現輕症,防止其發展為重症,其治療原則是去除病因、調整飲食、促進消化和治療合併症。

(1)去除病因 應查明原因,積極治療原發病,迅速改進餵養方法。

(2)調整飲食及補充營養物質 應根據營養不良的程度、消化能力和對食物耐受情況逐漸高速飲食,不宜操之過急,尤其對於中、重度患兒,熱量和營養物質供給應由低到高,逐漸增加,否則引起消化紊亂反而加重病情。

(3)促進消化

(4)處理併發症 如腹瀉所致的脫水及電解質紊亂、酸中毒、休克,自發性低血糖各種繼發感染,維生素A缺乏症所致的眼部損害等。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蛋白質-熱能營養障礙護理

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有規律地進行活動和鍛煉,避免勞累。

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者逐漸增加蛋白質與能量的攝取,達高蛋白、高能量膳食。小兒肥胖症飲食應以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及低脂肪為宜。

宜 1、宜吃蛋白質豐富的魚貝類和瘦肉; 2、宜吃B族維生素豐富的粗糧; 3、宜吃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

雞蛋

雞心

鵝肉

腰果

忌 1、忌吃煎炸食物; 2、忌吃辣條、果凍等; 3、忌喝碳酸飲料和甜飲料。

鴨蛋

鴨肉

螃蟹

海蟹

宜 1、宜吃蛋白質豐富的魚貝類和瘦肉; 2、宜吃B族維生素豐富的粗糧; 3、宜吃維生素C豐富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