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心理疾病:是指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為上,發生了偏離社會生活規範軌道和現象。心理和行為上偏離社會生活規範程度越厲害,心理疾病也就愈嚴重。心理...

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病因

超負荷的工作壓力(10%)

很多都市白領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所困,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下,且常常得不到及時的調理,久而久之便會產生焦慮不安、精神抑鬱等症狀,重則誘發心理障礙或 精神疾病。

感情與家庭的變故(9%)

失戀無疑是很痛苦的 情感體驗,失戀的一方會因對感情的難以割捨而痛苦不已,失落感會加重心理失衡的程度,有些人因此產生心理障礙甚至是不理性的過激行為,給對方和自己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另外,對於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受不住家庭解體的打擊,造成心理傷害。一項相關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群中,感到 心理壓力過重的約占70%,這一群體非常需要心理支持與幫助。

對網絡的依賴心理(5%)

網絡新生代幾大病症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可能誘發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遊戲、網戀,極可能使上網者因長期處於虛擬狀態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 心理定位,嚴重者甚至會發生人格分裂。

生活貧困加重心理壓力(10%)

這一群體主要是下崗職工和高校的貧困生。一些下崗職工觀念一時難以轉換,對家政、建築等工作不屑一顧,因而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心理壓力與生活壓力的雙重作用極易導致 心理疾患,甚至造成家庭破裂。而對於邁入高等學府的有些貧困生而言,一方面是經濟狀況的窘迫,一方面是虛榮心的作祟,這種現實會加劇矛盾心理,使這些貧困生心理疾患的概率增高。

急功近利的心理傾向,陞官、買房後易得抑鬱症(3%)

有些人對事業的追求有急功近利的傾向,他們往往經不起失敗的打擊。由於他們對成功的期望很高,且不想耗費太多的力氣,總想以小博大,希望事半功倍。可現實又往往不因人的主觀意願而改變,當然就容易失望、失落。也有些人因急於求成而拚命工作,不斷自我加壓,總是苛求自己,結果常常因心有餘而力不足導致失敗,並誘發抑鬱症、自閉症等心理障礙。

學習任務過於繁重,高考不如意如何調整心態(5%)

學生天天面對著讀不完的書和看不完的複習資料,面對著父母老師的殷切期盼,深感不堪重負。目前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患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疾病者不在少數。考試壓力所引發的心理症狀主要有:反應遲鈍、焦躁不安、學習恐懼、抑鬱及厭學心理。

過分溺愛獨生子女(8%)

少男少女的七種不健康心理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除了養成任性、自私等不良習性之外,還常常表現為性格孤僻、耐挫力差、社交恐懼甚至有暴力傾向。家長的溺愛會造成孩子的心理病灶,這種潛在危機就像定時炸彈,引爆後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投資受損後無法承受(5%)

人們的投資意識不斷增強,但當長期的投入沒有得到期望的回報或資本嚴重虧損時,難免造成人們心理失衡。強烈的挫敗感、情緒的劇烈波動、巨額資金的流失,極可能摧垮一個人的心理防線,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輕生。

難以適應社會發展(10%)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瞬息萬變,有些人卻因種種原因而難以適應。這種不適應包括很多方面:對社會的不公平現象看不慣,又因自己無力改變現狀而鬱悶、煩躁;對單位裡的分配不均看不慣,為自己的報酬偏低而憤憤不平;因信仰的蒼白而產生失落感、無歸屬感;因個人技能與現代化的差距而焦急、無奈等等。上述這些可導致人們產生“心病”。

老年人缺乏精神關愛(5%)

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他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卻未必盡如人意。老人晚年失愛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這是引發老年人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

心理疾病預防

1、要加強修養,遇事泰然處之:要清醒地認識到生命總是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這是不能抗拒的自然規律。應當養成樂觀、豁達的個性,平靜地接受生理上出現的種種變化,並隨之調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主動地避免因生理變化而對心理造成的衝擊。事實上,那些擁有寬廣胸懷、遇事想得開的人是不會受到灰色心理疾病困擾的。

2、要合理安排生活,培養多種興趣:人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常會胡思亂想,所以要合理地安排工作與生活。適度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實,而充實的生活可改善人的抑鬱心理。同時,要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的情緒,並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

3、盡力尋找情緒體驗的機會:一是多想想你所從事的事業,時時不忘創新,做出新的成績,躍上新的台階;再者要關心他人,與親朋、同事同甘共苦,無論悲歡、離合,都是對心理的撼動,它會使人頭腦清醒,心胸開闊;三是多參加公益活動,樂善好施,為子孫造福。最好是學會一門藝術,無論唱歌彈琴,寫作繪畫,集郵藏幣,都會使你進入一種新的境界,產生新的追求,在你的愛好之中尋找樂趣。

4、保護心理寧靜:面對大量的信息不要緊張不安、焦急煩躁。手足無措,保持心情寧靜,學會吸收現代科學信息的方法,提高應變能力。最後,要盡量多地設想出獲取它們的可行途徑,並選擇一個最佳方案行動,從而減輕個人的心理負擔,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5、適當變換環境:一個人在一個缺乏競爭的環境裡容易滋生惰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過於安逸的環境反而更易引發心理失衡。而新的環境,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生活,可激發人的潛能與活力,變換環境進而變換心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避免心理失衡。

6、正確認識自知與社會的關係:要根據社會的要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使之更符合社會規範。要擺正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成功與失敗。這樣,就可以減少心理失衡。

心理疾病併發症 併發症 精神病焦慮症抑鬱症

1、信息焦慮症

一旦家中或單位出現網絡堵塞、電視斷電、電子讀物無法打開等現象,有些人就會感覺極其不適應,變得焦慮不安、心情浮躁,總擔心漏掉重要的信息和新聞,害怕給工作帶來負面影響,並引發精神、生理上的反應,出現失眠、頭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等症狀。

2、成功後抑鬱症

在事業有成是令人羨慕的好事,但是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卻被成功所累,患上抑鬱症,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想以死來解脫。陞遷壓力過大,對自己信心不足。白領人士由於社會競爭加劇,工作節奏快,以及自身期望值過高,導致整天像機器人那樣拚命。如果心理素質較差或不善於自我疏解則更易罹患心理疾病。出現這症狀要忙裡偷閒,暫時丟掉一切工作和困擾,徹底放鬆身心,使精力得到及時恢復。

3、瘋狂購物症

患貪購症的人對商品有一種病態的佔有慾,面對琳琅滿目的商品,人們常會不假思索地掏腰包,購買的同時會有佔有的滿足與快感。如果硬是控制不買,就會出現焦慮不安、週身不適,勉強控制一次只會使下一次購物更瘋狂。但當理智佔上風時,後悔和苦惱必然伴隨而來。如此週而復始,自然影響心情與工作。因此,出門不要帶太多的錢,每次逛商店之前想清楚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必要時與同伴一塊去逛街,並要同伴幫助提醒。最關鍵還在於搞清楚購物慾望的背後有哪些心理問題,是否有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自己的不滿。當一個人敢於面對問題並去解決問題時,心理才會平衡。

心理疾病症狀 常見症狀 煩躁不安 焦慮 緊張 異食癖 抑鬱

兒童常見心理疾病

拔毛癖、多動症、習慣性尿褲、屎褲(兒童遺便症)、夜尿症、 自閉症、精神發育遲滯、口吃、 言語技能發育障礙、 學習技能發育障礙、兒童抽動症、 兒童退縮行為、Asperger綜合征、Heller綜合征(嬰兒癡呆)、Rett綜合征、 品行障礙、兒童選擇性緘默、偏食、咬指甲、異食癖,以及一些具有兒童特點的 兒童性別偏差(包括兒童 異裝癖)、兒童精神分裂症、兒童恐怖症、兒童情緒障礙(如焦慮症、 抑鬱症)等。

青少年常見心理疾病

考試綜合症、嚴格管束引發的反抗性焦慮症、 恐怖症、學習逃避症、 癔病、強迫性神經症、 師生戀(單相思)、戀愛挫折綜合征、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 網絡綜合症等。

成年人常見心理問題

工作適應疾病:過度成就壓力、物質金錢關係不當(如致富後的空虛症、吝嗇癖等)。

職業性心理疾病:教師的精神障礙、單調作業產生的心理障礙、噪音和心理疾病、夜班和心理問題、高溫作業的神經心理影響。

性心理疾病:花癡(色情狂)、 露陰癖、窺陰癖、窺淫癖、 異裝癖、 自戀癖、性厭惡、 戀物癖、陽痿、早洩、過度手淫等。針對中老年的:更年期精神病、 更年期綜合征、癡呆、阿爾采莫氏病、老年期譫妄、 退離休綜合症。

除此之外,可按照疾病的性質和發生原因劃分:

不良習慣及嗜好:偷竊癖、縱火狂、神經性嘔吐、物質依賴、 潔癖。

神經症: 神經衰弱、焦慮症、 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症)、癔病( 癔症)、強迫性神經症、 恐怖性神經症、抑鬱性神經症 。

生理心理疾病

軀體形式障礙:軀體化障礙、疑病性神經症(疑病症)、心臟神經症、胃腸神經症、 肥胖症、 神經性厭食症、經前綜合症 。

腦器質性精神障礙:阿爾采莫氏病、急性 腦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多發梗死性癡呆、皮質下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皮質和皮質下混合性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礙、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礙、肝豆狀核變病(Wilson氏病)所致精神障礙、麻痺性癡呆(大腦神經梅毒所致精神障礙)病毒性腦炎所致精神障礙、腦囊蟲病所致精神障礙、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顱內腫瘤所致精神障礙、 癲癇性精神障礙。

症狀性(器質性)精神病:生理疾病和心理的關係、傳染病和心理疾病、藥物引起的精神障礙、酒精中毒、 中毒性精神障礙、肝腦綜合征、肺腦綜合征、 尿毒症所致精神障礙、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所致精神障礙、 甲狀腺功能亢進所致精神障礙、營養代謝疾病所致精神障礙、風濕性感染所致精神障礙、傷寒所致精神障礙、 系統性紅斑狼瘡所致精神障礙。

心理生理障礙

心因性心理(精神)障礙:適應性障礙、 反應性精神病、感應性精神病、氣功所致精神障礙(氣功偏差)、恐縮症(縮陰症)、迷信引起的精神障礙、憂鬱症、病態懷舊心理。

人格障礙

精神病和精神障礙: 精神分裂症、常用抗精神病藥物 心境障礙: 躁狂症、抑鬱症。

偏執性精神病

醫源性精神病、 旅途精神病。

週期性精神病

家庭因素引發的精神障礙:喪偶綜合症。

心理疾病的檢查

《症狀自評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該測量表有90條測驗項目,列出了有些人可能會有的問題,請仔細地閱讀每一條,然後根據最近一星期以內病人的實際感覺,選擇適合的答案,最後計算得分。按中國常模結果,如果SCL90總分超過160分,單項均分超過2分就應作進一步檢查,標準分為大於200分說明有很明顯的心理問題,可求助於心理咨詢,大於250分則比較嚴重,需要作醫學上的詳細檢查,很可能要做針對性的心理治療或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

心理疾病診斷鑒別

心理障礙幾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戀、落榜、人際關係衝突造成的情緒波動、失調,一段時間內不良心境造成的興趣減退、生活規律紊亂甚至行為異常、性格偏離等等,這些由於現實問題所引起的情緒障礙,成為心理障礙。像這些問題大多數人往往自我調節或求助父母、親朋、老師等幫助來調節,假如通過這些調節方法仍無效果時,就需要找心理咨詢醫生尋求幫助。

此外,心理咨詢也適用於神經症,包括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經衰弱以及人格問題等,還適用於心理生理障礙(即心身疾病)、神經系統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礙、兒童情緒障礙、學習障礙、各種智力發育異常等。

精神病指的是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率亂,導致認識、情感、行為和意志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的總稱。致病因素有多方面:先天遺傳、個性特徵及體質因素、器質因素、社會性環境因素等。許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覺、錯覺、情感障礙、哭笑無常、自言自語、行為怪異、意志減退,絕大多數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認自己有病,不主動尋求醫生的幫助。

常見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執性精神病及各種器質性病變伴發的精神病等。患者及家屬應和精神科醫生積極配合,及早到醫院治療。

還有不少人總愛用嘲笑的口吻說別人:“你有神經病”。其實,神經病是指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的器質性病變,這些病變往往有明顯疼痛、麻木、感覺喪事、癱瘓等症狀或/和神經系統定位的體征,並可以通過醫療儀器如腦CT、MRI等找到病變的位置。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有:腦炎、腦膜炎、腦囊蟲症、腦出血、腦梗塞、癲癇、腦腫瘤、重症肌無力等。患者應去神經內科或神經外科尋求診治。

心理疾病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心理科

治療方式:心理治療

治療週期:1-3年

治癒率:80%

常用藥品: 鹽酸阿米替林片 奮乃靜注射液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20000元)


心理疾病西醫治療

心理疾病有很多種類,治療方法因病因不同採用不同的療法:

心理分析療法:心理分析療法亦叫精神分析療法,就是把病人所不知道的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和意義,通過挖掘病人無意識的心理過程,將其召回到意識範圍內,破除潛抑作用,揭穿防禦機制的偽裝,使病人真正瞭解症狀的真實意義,便可使症狀消失。這個轉變工作,就是心理分析治療。用心理分析療法對癔症、強迫症、恐怖症等神經症,以及性變態進行治療,有較好的效果。心理分析法的理論主要由臨床實踐和弗洛伊德自我分析的內省材料中總結出來,並通過不斷接受實踐的檢驗,修正錯誤,以適應新的實踐。這就是說,心理分析理論的科學性來源於他的實踐性

認知領悟療法:認知領悟療法,是通過解釋使求治者改變認識,得到領悟而使症狀得以減輕或消失,從而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又中國心理治療專家鍾友彬先生首創,是依據心理動力學療法的原理與中國實情及人們的生活習慣相結合而設計的.心理動力學療法源於心理分析,故認知領悟療法又稱為中國式心理分析,或稱"鍾氏領悟治療法".。

系統脫敏療法:系統脫敏療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稱交互抑製法,利用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症焦慮的情境,並通過心理的放鬆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神經症焦慮習慣的目的。系統脫敏療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帕創立和發展的。

催眠療法:催眠療法是通過言語暗示或催眠術使病人處於類似睡眠的狀態(催眠狀態),然後進行暗示或精神分析來治病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可分為直接法(或自然法)和間接法。

滿灌療法:滿灌療法一般採用想像的方式,鼓勵病人想像最使他恐懼的場面,或者心理醫生在旁邊反覆地、甚至不厭其煩地講述他最感害怕的情景中的細節,或者用錄像、幻燈放映最使病人恐懼的情景,以加深病人的焦慮程度,同時不允許患者採取堵耳朵、閉眼睛、哭喊等逃避措施。在反覆的恐懼刺激下,使患者因焦慮緊張而出現心跳加劇、呼吸困難、面色發白、四肢發冷等植物神經系統反應,病人最擔心的可怕災難並沒有發生,焦慮反應也就相應的消退了。或者直接把患者帶入他最害怕的情境,經過重新實際體驗,覺得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慢慢地就不怕了。

厭惡療法:厭惡療法(aversion therapy),通過懲罰手段抑制或消除患者不良行為的治療方法。將厭惡刺激(負強化的刺激物)作為懲罰性的無條件刺激,使之與引起不良行為的條件刺激相結合,如讓電擊與飲酒行為同時出現,從而引起患者對原有條件反應(飲酒)的厭惡、恐懼或迴避。經多次應用懲罰性刺激,使患者消除已形成的不良行為。

暗示療法:暗示療法,又稱心理暗示療法,是利用言語、動作或其他方式,也可以結合其他治療方法,使被治療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積極暗示的影響,從而不加主觀意志地接受心理醫生的某種觀點、信念、態度或指令,以解除其心理上的壓力和負擔,實現消除疾病症狀或加強某種治療方法效果的目的。

疏導療法:疏導療法,就是對患者阻塞的病理心理狀態進行疏通引導,使之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促進身心健康的一種治療方法。

鬆弛療法:鬆弛療法具有良好的抗應激效果。在進入放鬆狀態時,交感神經活動功能降低,表現為全身骨骼肌張力下降即肌肉放鬆呼吸頻率和心率減慢,血壓下降,並有四肢溫暖,頭腦請醒,心情輕鬆愉快,全身舒適的感覺。同時加強了付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功能,促進合成代謝及有關激素的分泌。經過放鬆訓練,通過神經、內分泌及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可影響機體各方面的功能,從而達到增進心身健康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生物反饋療法:生物反饋是從本世紀20年代通過監測到的肌電活動,幫助病人進行放鬆訓練開始的,由肌電反饋到現在,已發展出皮膚溫度反饋、腦電反饋、心電反饋、血壓反饋等多種生物反饋技術。生物反饋療法就是將肌電活動、腦電、心率、血壓等生物學信息進行處理,然後通過視覺和聽覺等人們可以認識的方式顯示給人們,訓練人們,使人們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以達到調整機體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

自律療法:自律療法又稱“自我催眠療法”,是一種類似中國氣功治療的“意念療法”,指通過人有意識的主觀意志活動或自我心理調整,來控制機體內生理病理變化,達到心身平衡和治病的目的。

支持療法:支持療法(supportive play chotherapy)又稱支持性心理療法、一般性心理治療法,是一種以"支持"為主的特殊性心理治療方法。不用去分析求治者的潛意識,而主要是支持、幫助求治者去適應目前所面對的現實,故又稱為非分析性治療。

森田療法:森田心理療法簡稱森田療法,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於1920年創立的適用於神經質症的特殊療法,是一種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心理治療方法,具有與精神分析療法、行為療法可相提並論的地位。

思維阻斷療法:思維阻斷療法又稱思維控制療法、思維停止療法。它是一種治療強迫性思維的技術,是在患者想像其強迫思維的過程中,通過外部控制的手段,人為地抑制並中斷其思維,經過多次重複,促使強迫思維症狀消失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疾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心理疾病護理

由於心身疾病的治療和轉歸與心理社會因素更加密切,病人的情緒狀態和心理變化直接影響著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程度,因此,對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就顯得格外重要。主要目的在於:

1、解除病人對疾病的緊張、焦慮、悲觀、抑鬱等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正確及時的健康教育,使病人盡早適應新的角色及住院環境。

3、幫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特別是醫-患關係,以適應新的社會環境。

一個人生病後,其社會角色也隨之而發生改變。由於突然充當病人角色以及生活環境、人際關係的改變,病人往往難以一下子適應,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心理護理,幫助病人創造有利於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心理護理不但有利於病人康復,還能貫穿於對病人實施的整體護理中,提高護理效果。也有利於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使病人早日康復。

心理調節與心理輔導兼顧效果最佳。

一、友善術

研究發現,易生氣和易妒嫉的女性比性格沉穩冷靜、信任他人的女性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4倍,由此而引出對同伴不友善女性更易早卒的結論。這是因為,友善的心態能使人體神經系統的興奮水平處於最佳狀態,可促進體內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類和酰膽鹼等,而這些物質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提高肌體的控病能力。而不友善的女性往往怨天尤人,動輒怒氣中燒,從而引起腎腺素等應激激素大量釋放,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肌肉發緊,導致不良情緒加劇,造成心理、行為的惡性循環。因此,提倡友善的處世方法,是現代白領麗人尤為要注重的。

二、寬心術

即通過營造有利自己寬鬆工作與生活的環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心情舒暢的狀態,以達到健康益壽之目的。如果一個人的價值錯位、名利熏心、心胸狹窄、目光短淺,整天過的是消沉、灰暗、呆板、枯燥的生活,所看到的社會都是陰暗和骯髒,久而久之,這個人就會喪失對生活的審美觀,心裡便會充滿黑暗、仇恨、嫉妒和不滿。這樣的人,無論走到哪裡,其生活氛圍都不可能和諧、寬鬆。為此,白領麗人要做一個有正確價值觀的女人,就應該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做到心胸豁達,淡於名利,對周圍的人寬宏大度。沒有危機,少了是非,她周圍的生活氣氛便始終會是和諧、寬鬆的。

三、戒逸術

好逸惡勞是一種不良的生活方式,祖國醫學認為“饑、飽、勞、逸”四者致病。隨著生活的安定和富裕,人們的飲食起居比過去有很大改善,吃講營養,住講舒適、行即坐車、膏粱厚味、安逸少動常導致“逸病”的發生。患逸病的人,大多“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百無聊賴,起居無常,不是發懶貪睡,就是閒坐不動。民間諺語所說:“坐了等瞌睡,睡了等病來。”而白領麗人逸病的防治則在於勤勉、多勞,重要的是要克服意志消沉、不求上進的消極情緒。應根據自身條件,選學一二門藝術,每日安排一些家務和體育鍛煉,促進健康。

四、敬業術

有關專家認為,敬業是白領麗人心理健康的標誌之一。在工作上具體表現為以下4個方面:

(1)樂於工作,並能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

(2)能在工作中與他人建立和諧關係,且樂於與人交往,對人的態度是正面的態度多於反面態度;

(3)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適當的瞭解,並樂觀積極,願意努力發掘其身心智潛能,對於無法救補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過於自卑;

(4)對工作中的問題,能用實效之法謀求解決。

五、安詳術

白領麗人生理現象,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白領麗人不如白領男士胸襟開闊,且多疑善感、鬱悶不舒、急躁易怒,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缺少安詳。尤其是在臨行經之前和更年期的白領麗人,表現更為突出。這些雖是生活變化引起的神誌異常,但若不加強自身修養,則將對白領麗人的健康構成影響,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其養生的方法,主要是安定情緒,保持思想清淨,不貪慾妄求,精神內守而不耗散,這樣的話,病即無從可來。此外,對於地位能隨遇而安,不羨慕地位高的人,沒有嫉妒心和高傲心,這樣才合於養生之道。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安詳的情況下,能使免疫功能增強,代謝旺盛,氣血和暢,從而調整氣血陰陽,最終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宜 1、宜吃含有維生素c,b的蔬菜;2、宜吃含有鐵,鈣等蔬菜;3、宜吃安神養心的堅果。

雞心

鵝肉

芝麻

南瓜子仁

忌 1、忌吃發性的肉食;2、忌吃刺激性的蔬菜;3、忌吃海鮮。

鴨蛋

鴨肉

螃蟹

龍蝦

宜 1、宜吃含有維生素c,b的蔬菜;2、宜吃含有鐵,鈣等蔬菜;3、宜吃安神養心的堅果。

花生豆奶

花生芝麻糊

花生杏仁粥

芝麻大餅

煎芝麻地瓜餅

芝麻土豆

豬肝綠豆粥

豬肝菠菜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