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血液病是原發於造血系統的疾病,或影響造血系統伴發血液異常改變,以貧血、出血、發熱為特徵的疾病。造血系統包括血液、骨髓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和淋巴組織,凡涉及造血系統病理、生理,並...

血液病

血液病病因

一、乙肝引起血液病:

1、乙肝患者多有免疫功能紊亂,有的病人可產生多種自身免疫性抗體,這種抗體吸附於血細胞或游離於血液中,從而引發乙肝血液病。

2、肝功能受損時,肝臟對機體的中間代謝產物及外來毒物的解毒能力降低,使之在血液中的濃度持續增高,從而使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出現乙肝血液病。

3、而如果乙肝病毒活躍複製,這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抗病毒治療。而目前的抗病毒藥物或多或少有抑製造血的功能,其中干擾素在這方面的副作用很大。有報道干擾素可引起免疫介導的溶血性貧血、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等。

4、乙肝是泛嗜性病毒,其有可能在骨髓中複製,直接損傷骨髓造血干細胞,引起造血功能異常。急性肝炎期,可暫時出現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紅細胞半衰期縮短和輕度貧血;極少數出現高膽紅素血症和溶血危象。慢性病毒性肝炎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日漸增多,20歲左右發生全血減少的患病率75%。

二、飲食因素:

研究發現,兒童常吃燻肉、香腸、臘腸、鹹魚等經加工處理的肉類食品,患血液病的幾率將會提高。反之,那些經常食用蔬菜或黃豆產品的兒童,患癌的風險較少吃蔬菜者減少一半。

研究人員發現,每週食用這些經加工處理的肉類食品超過一次,患上血液病的幾率比一般人高出74%。

血液病預防

目前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骨髓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再障)、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及其他先天或遺傳性疾病的療效不斷提高;大劑量化療治療惡性血液病及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抗淋巴細胞球蛋白治療重症再障等療效都得到了較大的改觀。然而多數血液病患者本身的免疫力低下和中性粒細胞減少再加上放化療等因素的影響,常易招致感染。感染是血液系統疾病的常見的併發症,臨床治療難度大,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加強對感染併發症的防治是提高血液病療效的一個關鍵問題。

血液病併發症 併發症 貧血充血性脾腫大白血病紫癜

1、身體日漸虛弱,精神疲倦,肢體酸沉,少氣無力,嗜臥懶動。

2、易發感冒,常有低熱,甚或高熱。

3、頭暈、頭痛、頭昏、眼花、耳鳴、心悸、氣短,甚則暈厥。

4、面色蒼白萎黃,唇瞼色淡,見眼窩黯黑,或面色赤紅紫黯而無光澤。

5、毛髮枯槁不澤,脫髮;指甲平塌凹陷,易折易裂;皮膚乾燥皺縮,彈性較差;口腔糜爛,牙齦腫脹,舌面光剝無苔。

6、肌膚常見出血斑點或青紫斑塊,稍微刺傷、劃傷即出血不止,碰撞擠壓,皮下即見大片青紫瘀斑。

7、常常鼻出血、牙齦出血,口腔及舌面紫黯血泡;女子月經過多如崩如注,或不分週期淋漓不斷。

8、胸骨、脛骨壓痛,四肢關節疼痛或骨痛。腹脹,肝、脾、淋巴結腫大。

血液病症狀 常見症狀 齒齦出血 出血傾向 反覆感染 黃疸 淋巴結腫大 溶血性黃疸 瘀血斑

1、再生障礙性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aplastic anemia,AA)簡稱再障,是一組骨髓造血組減少,造血功能衰竭,導致周圍血全血細胞減少的綜合病徵。臨床上常表現為較嚴重的貧血、出血和感染。原發性再障中男性多於女性,青年多於老年。根據疾病變化速度和病情輕重,結合血象和骨髓象可將再障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若有致病原因如藥物、化學品、輻射、感染為繼發性。

2、血小板減少症:

人體血液裡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約含有10~30萬個血小板,它的壽命平均為8~12天,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血小板計數結果低於參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減少。血小板減少如果嚴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狀,如如鼻出血,牙齦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腸道也可出血、還可出現月經血量多、血尿等。皮膚上可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淤斑,醫學上把這種病叫作“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3、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並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同時正常造血受抑制。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據報道,我國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佔第六位。

4、血友病:

血友病為一組遺傳性凝血功能障礙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徵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礙,凝血時間延長,終身具有輕微創傷後出血傾向。

5、過敏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是一種小血管炎,以皮膚紫癜、關節炎、腹痛、血尿為主要表現。多數情況下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良性的自限性疾病。

血液病的檢查

一、原發性血液病是指血液造血器官和出凝血機制本身的異常;繼發性血液病則指人體其它各個系統和器官的疾病所造成的血液學異常。血液病部分常見疾病可進行白血病、貧血、骨髓異常增生綜合征、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其他血液內科疾病的檢查等。以及骨髓象檢查等。

二、血液病的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及血小板計數,為最基本的化驗檢查。

2、網積紅細胞計數,以瞭解骨髓增生情況。各種紅細胞平均指數的測定,對貧血患者進行形態學分類,有助於尋找貧血的原因。

3、骨髓檢查:包括骨髓穿刺塗片及骨髓活體組織檢查,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對某些血液病有確診價值(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纖維化等)及參考價值(如增生性貧血)。

4、出血性疾病:出血時間、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定量為基本的檢查。尚可做血塊回縮試驗、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試驗以瞭解血小板功能。

5、溶血性疾病檢查:常用的試驗有游離血紅蛋白測定、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Rous/試驗、尿潛血(血管內溶血);酸溶血試驗、蔗糖水試驗(PNH);滲透脆性試驗(先天性球成形紅細胞增多症);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G6PD酶缺乏);抗人球蛋白試驗(自身免疫性溶貧)等以確定溶血原因。

6、細胞化學染色:對診斷急性白血病的類型有價值,如過氧化酶、鹼性磷酸酶、非特異性酯酶等。

7、活體組織檢查:如淋巴結或浸潤包塊的活檢對診斷淋巴瘤或惡性血液病的浸潤有診斷價值。

8、生化及免疫學檢查:自身免疫性血液病及淋巴系統常有免疫球蛋白的異常及細胞免疫功能的異常。近年來已應用單克隆抗體對急性白血病進行免疫學分型。

9、器械檢查:如超聲波、CT對縱膈及腹膜後淋巴瘤的診斷。

10、放射性核素:應用於紅細胞壽命、紅細胞破壞部位測定,骨髓顯像、淋巴瘤顯像等。

血液病診斷鑒別

實驗室檢查與臨床表現的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的診斷。

臨床表現:

若患者具有貧血、 感染、 出血、黃疸、肝脾和淋巴結腫大等。這些共同特徵的一種或幾種,就必須在病歷中詳細描述其臨床特點、發生時間與變化過程等。此外,應注意胃腸道、呼吸道、神經系統等所出現的異常。

要注意既往有無重要傳染病、出血傾向以及與理化毒物的接觸史。

婦女的月經史、生產史、哺乳時間的長短,以及在家庭成員與親屬中有無造血系統的遺傳性疾病,均應詳細瞭解。

還應全面、系統地進行體檢,尤應注意皮膚與粘膜的顏色,有無出血點;舌部有無發炎或萎縮;有無局部或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能否觸及;骨骼捫診、心腎檢查等有無異常發現;眼底鏡的檢查、肛門指診、婦科檢查等,均應注意。

實驗室檢查:

包括外周血象、骨髓象、肝脾穿刺、淋巴結活檢、出血性與溶血性疾病的各項特殊檢查、血液免疫學檢查以及放射性核素的應用等。針對臨床特點,有選擇地進行必要的檢查,外周血象與骨髓象均應詳細瞭解。

血液病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內科 血液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週期:1-3年

治癒率:30%

常用藥品: 消癌平片 復方環磷酰胺片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50000--100000元)


血液病西醫治療

一、再生障礙性貧血:

一般治療

避免誘發因素,勿用抑制骨髓的藥物,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重型病人加強隔離,注意皮膚、口腔、外陰衛生,感染時加強抗炎治療;血紅蛋白<60~70g/L,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考慮輸紅細胞懸液;有嚴重出血時輸血小板懸液。

藥物治療

(1) 雄激素:大劑量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為治療慢性再障首選藥物,其發生療效時間常在服藥2-3月後。目前常用的品種及劑量如下,可任選一種。

丙酸睪丸酮 50~100mg/d,肌內注射,6月以上;司坦唑(康力龍)2~4mg,每天3次,1~2年;大力補(17-去氫甲基睪丸酮)15~30mg/d,6月以上;安雄40~80mg,每天3次;達那唑0、4~0、8/d,6月以上。

合成雄激素的副作用主要是肝損害和水鈉瀦留,兒童則有骨骼成熟加速,須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合用。通常康力龍等口服藥物的肝毒性較丙睪大,而雄性化作用較後者輕。雄激素副作用為可逆性,隨藥物減量或停用可減輕和消失,未發現有晚期併發症。

(2)免疫抑制劑 可能通過細胞毒性免疫抑製作用,去除抑制性T淋巴細胞抑制骨髓造血的作用及通過免疫刺激促進生長因子的合成釋放,促進造血干細胞增殖。其已成為再障尤其急性再障的主要治療措施之一。應用時需要注意保護性隔離和支持療法。

1)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目前是一些不適合作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的急性再障患者的主要治療措施。兔ALG(或ATG)5~10mg/(kgod),豬ALG(或ATG)15~20mg/(kgod),馬ALG(或ATG)5~40mg/(kgod),加氫化可的松100~200mg,摻入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500ml,靜脈滴注,療程4~10天。無明顯療效或復發病人可使用第二療程,但須更換另外動物的制劑。ALG/ATG治療的副作用有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出血加重,過敏反應和血清病。血小板減少應及時輸注血小板懸液。部分患者可能在數年後發生晚期併發症,如PNH、MDS、AML等。

2)環孢素A(CSA):通過調整再障失衡的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抑制T細胞表達白細胞介素-2(IL-2)受體並抑制其生成IL-2和γ干擾素,從而促進造血干、祖細胞生長。一般劑量為3~10mg/(kgod),分2~3次口服,或調整劑量使血濃度在200~400μg/L。至少用藥2個月,小劑量長期維持對減少復發有利。常見副作用有多毛,齒齦增生,乏力、震顫,高血壓及肝腎功能損害。及時減量或停用可減輕和消除上述反應。

3)大劑量甲潑尼龍(HD-MP):20~30mg/(kgod),共3天,以後每隔4天減半量直至1mg/(kgod),30天後根據病情決定維持量。副作用主要為誘發或加重感染,引起骨質疏鬆或股骨頭無菌性壞死,激發或加重糖尿病和消化道潰瘍、高血壓、低血鉀。

4)大劑量環磷酰胺(HD-CTX):45mg/(kgod),靜脈輸注,共4日。大量輸液和合併使用美斯鈉(巰乙磺酸鈉,Mesna),可預防出血性膀胱炎。用藥後中性粒細胞和血小板較低,需注意輸注血小板及預防感染。 (3)造血干細胞移植 對於年齡小於45歲,尤其是小於25歲的年青急性再障病人。如有HLA匹配的相關供髓者,應積極爭取做干細胞移植。做前應盡量避免輸血,必須輸血時,血製品要經過20~40Gy(2000~4000rad)照射,輸血次數要少於20次。

(4)中醫中藥:多用補腎中藥,再根據出血發熱而加減。五期療法創始人認為,骨髓移植、脾切除等只能控制和維持再障的病情,而不能根治;血細胞的生成主要是依靠五臟六腑吸收食物的精華而生成;中醫藥可以減少和代替激素及輸血,最終治癒再障。

(5)造血細胞生長因子 粒-單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或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150~300μg/d,皮下注射,每天1~2次。長期使用(6個月以上),可望得到造血功能恢復,常見副作用有發熱,皮疹,少見有骨痛,噁心,水腫。如血紅蛋白上升,需及時補充鐵劑。

(6)改善骨髓微環境藥物:此類藥物可能通過興奮神經、調節骨髓血流,改善骨髓微環境而發揮作用,常用於慢性再障。如一葉秋鹼 8~24mg/d,肌內注射,6月以上,副作用有手足麻木,肌肉輕度震顫。硝酸士的寧 2~6mg/周,肌內注射,20天為一療程,休息數日,再開始用藥, 或每週肌注5天,休息2天,週而復始。注射劑量為每天1、2、3、3、4mg逐日增加劑量。療程1月至16月。有肝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癲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病史者忌用。

(7)脾切除:用於慢性再障,有效率50%左右。部分患者切脾後血象改善不多,但術後出血症狀減輕或消失。手術適應證:髂骨骨髓增生活躍,紅系增生活躍,網織紅細胞>2%;出血較重,各種內科治療方法失敗且危及生命時,手術的死亡率<4%。

(8)聯合用藥:應用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能產生協同作用,不但可相應減少一些藥物劑量,減輕毒副作用,而且有助於提高療效。急性再障常見的聯合方法有ALG/ATG(通常合併使用常規劑量甲潑尼龍)加環孢素A加雄激素,或ALG/ATG加環孢素A加造血細胞生長因子。對慢性再障,多採用環孢素A加雄激素或SSLP方案(康力龍6~12mg/d;一葉秋鹼8~16mg/d,肌肉注射;左旋咪唑150mg/d,每週連服3天;強的松30mg/d,服4天停3天;連續應用6個月以上)。

二、血小板減少症:

常規治療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出血為主,可按血證進行辨證治療。主要病機為熱、虛、瘀三種。治療應以清熱涼血止血、補氣陰、活血化瘀為主,同時應參以補益肝腎等法,以標本兼治。辨證要點:

首先辯虛實,本症應首先分虛實和火熱的有無。

1、 熱盛迫血。

2、 陰虛火旺。

3、 氣不攝血。

4、 瘀血阻絡。

三、白血病:

由於白血病分型和預後分層複雜,因此沒有千篇一律的治療方法,需要結合細緻的分型和預後分層制定治療方案。目前主要有下列幾類治療方法: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干細胞移植等。通過合理的綜合性治療,白血病預後得到極大的改觀,相當多的患者可以獲得治癒或者長期穩定,白血病是“不治之症”的時代過去了。

1、AML治療(非M3):

通常需要首先進行聯合化療,即所謂“誘導化療”,常用DA(3+7)方案。誘導治療後,如果獲得緩解,進一步可以根據預後分層安排繼續強化鞏固化療或者進入干細胞移植程序。鞏固治療後,目前通常不進行維持治療,可以停藥觀察,定期隨診。

2、M3治療:

由於靶向治療和誘導凋亡治療的成功,PML-RARα陽性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成為整個AML中預後最好的類型。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全反式維甲酸聯合砷劑治療可以治癒絕大多數M3患者。治療需要嚴格按照療程進行,後期維持治療的長短則主要依據融合基因殘留情況決定。

3、ALL治療

通常先進行誘導化療,成人與兒童常用方案有差異,但是近年來研究認為,採用兒童方案治療成人患者結果可能優於傳統成人方案。緩解後需要堅持鞏固和維持治療。高危患者有條件可以做干細胞移植。合併Ph1染色體陽性的患者推薦聯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進行治療。

4、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治療:

慢性期首選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如伊馬替尼)治療,建議盡早且足量治療,延遲使用和使用不規範容易導致耐藥。因此,如果決定使用伊馬替尼,首先不要拖延,其次一定要堅持長期服用(接近終生),而且服用期間千萬不要擅自減量或者停服,否則容易導致耐藥。加速期、急變期通常需要先進行靶向治療(伊馬替尼加量或者使用二代藥物),然後選擇機會盡早安排異體移植。

5、慢性淋巴細胞治療:

早期無症狀患者通常無需治療,晚期則可選用多種化療方案,例如留可然單藥治療,氟達拉濱、環磷酰胺聯合美羅華等化療。新藥苯達莫司汀、抗CD52單抗等也有效。近年來發現BCR通路抑制劑的靶向治療可能有顯著效果。有條件的難治患者可以考慮異體移植治療。

6、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的治療:

雖然ALL、AML中的M4、M5等類型常見合併CNSL,但是其他急性白血病也都可以出現。由於常用藥物難以透過血腦屏障,因此這些患者通常需要做腰穿鞘注預防和治療CNSL。部分難治性患者可能需要進行全顱腦脊髓放療。

7、干細胞移植:

除了少數特殊患者可能會從自體移植中受益,絕大多數白血病患者應該做異體移植。隨著移植技術的進步,供者選擇、移植風險及遠期預後等方面都已經有顯著進步,因此,異體移植目前是各種中高危白血病重要的根治性手段。

8、新的治療方法展望:

雖然移植可以獲得較好的生存效果,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併發症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選擇性免疫治療和各種分子靶向治療是將來治癒白血病的希望,例如腫瘤疫苗、細胞治療、細胞信號通路調節劑等。

四、血友病:

1、局部止血治療

傷口小者局部加壓5min以上;傷口大者,用紗布或棉球蘸正常人血漿或凝血酶、腎上腺素等敷於傷口,加壓包紮。國外有人配製止血劑內含冷沉澱5ml、氨基己酸750mg、凝血酶50U於生理鹽水中,當口腔、皮膚、包皮損傷部位出血時,可外用止血,療效較好。關節腔內出血時應減少活動,局部冷敷,當腫脹不再繼續加重時改為熱敷。

2、替代療法

是治療血友病的有效方法,目的是將患者血漿因子水平提高到止血水平。當FⅧ:C水平達正常人的3%~5%時,患者一般不會有自發性出血,外傷或手術時才出血;但重型患者,出血頻繁,需替代治療。

(1)輸血漿 為輕型血友病A、B的首選治療方法。但由於用量過多易致血容量過大,其應用受到限制。

(2)冷沉澱物冰凍 (-20℃)冷沉澱制劑(cryoprecipitate)中,每袋含因子Ⅷ的活性平均為100U,可使體內因子Ⅷ的血漿濃度提高到正常的50%以上。具有效力大而容量小的優點。室溫下放置1h,活性喪失50%,冷凍乾燥存於-20℃以下可保存25天以上。適用於輕型和中型患者。

(3)因子Ⅷ、Ⅸ濃縮劑 為凍干製品,每單位因子Ⅷ、Ⅸ活性相當於1ml正常人新鮮血漿內平均的活性。每瓶內含200U,每千克體重注入1U的因子Ⅷ,可使體內Ⅷ因子的活性升高2%,但注入每1U因子Ⅸ僅提高活性0.5%~1%。因子Ⅷ及Ⅸ在循環中的半衰期短,必須每12小時補充1次,以維持較高因子水平,控制出血。

(4)凝血酶原複合物(PPSB) 每瓶200U,相當於200ml血漿中含有因子Ⅸ,適用於血友病B。

(5)重組FⅧ的替代治療 優點是不受病毒污染,藥代動力學試驗表明其與血漿FⅧ的生物半壽期極其相似,從1987年始,已試用於臨床,與血漿FⅧ作用相同,亦無明顯的毒副作用。

3、DDAVP(1-去氨基-8-右旋-精氨酸加壓素)

一種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衍生物,有抗利尿及增加血漿因子Ⅷ水平的作用,靜脈注射後可使Ⅷ:C及ⅧR:Ag增加2~3倍。適用於輕型血友病和血友病傳遞者。

4、替代治療的不良反應

(1)肝炎 見於40%~50%經常使用血製品者,轉氨酶可持續升高,肝功能異常占50%以上,尤其是兒童患者;現用干擾素γ治療丙型肝炎300萬U,3/周,共6個月。

(2)溶血 FⅧ濃縮劑制備於大量混合血漿中,不同程度上存在IgM和IgG型抗A、抗B同種凝集素,大量接受FⅧ濃縮劑治療的患者,常發生溶血反應,程度與劑量有關;血友病患者多次輸血,血清中結合珠蛋白降低,此與患者體內存在的慢性亞臨床型溶血有關。

(3)獲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 是近年來普遍受到重視的一種嚴重併發症,返期死亡率40%,遠期可達100%。將血漿製品加熱處理可將HIV病毒殺滅,減少因輸注血漿所致的AIDS病。

5、血友病患者外科手術問題

即使系拔牙等小手術,也應盡量避免。隨著因子Ⅷ等制劑的應用,如手術過程有充分準備,危險性已大為減少。術前應充分估計凝血因子缺乏程度,手術中補充達到需要止血的濃度,替代療法必須維持到創口完全癒合。

五、過敏性紫癜:

治療:

支持治療為主,包括充分水化,以及監測腹部和腎臟併發症。

大多數患者幾周內可以康復,無需治療。

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有助於緩解關節疼痛而並不加重皮膚紫癜。但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NSAIDs需要慎用。

臨床醫生經常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皮下水腫和腎炎。但是,尚無前瞻性對照研究可以證明其有效性。隨機對照研究不支持激素用於預防和治療腎臟疾病,但是也有學者主張應用糖皮質激素。

強的松的劑量為1mg/kg/d,服用2周,然後在2周內減停,可縮短腹部和關節疼痛的持續時間,但要注意糖皮質激素的副作用。

其他治療方案也可以聯合以下藥物或處理方法:硫唑嘌呤、環磷酰胺、環孢素、雙嘧達莫、血漿置換、高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達那唑或魚油。重症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的治療方案可以有:甲基強的松龍衝擊治療30mg/kg/d共3天,然後口服強的松在2mg/kg/d共2個月、環磷酰胺2mg/kg/d共2個月,以及雙嘧達莫5mg/kg/d共6個月[9]。最近的研究報道:成人重症過敏性紫癜糖皮質激素再加上血漿置換治療可以獲得良好療效。

治療轉歸:

超過80%的患者只有單一臟器累及,症狀可以持續幾周。

10-20%的患者可以復發。

遷延成慢性的患者少於5%。

大部分病人在72小時內腹痛可以自發緩解。

血液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血液病護理

1、血液病病人的科學飲食對疾病的恢復起著重要的作用,血液病常見的臨床表現是貧血、出血和發熱,所以即清淡又富有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高營養飲食至關重要,比如:鮮奶、雞蛋、豬瘦肉;新鮮蔬菜(比如菠菜、油菜、胡蘿蔔、銀耳、香菇、木耳),但不宜吃韭菜、蒜苔、洋蔥、新鮮水果。

2、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PNH)的病人不宜吃酸性水果,如酸蘋果、獼猴桃,同時避免多食一些辛辣、油炸以及性熱的食物,比如辣椒、生蔥、生薑、生蒜、羊肉、狗肉、海鮮,以及烏雞、甲魚也不宜過量服用,如果進補也要吃些平補食物比如大棗、桂園、花生、紅豆、黑豆,黑芝麻、黑米、紫米。總之血液病患者飲食非常講究,不然會造成許多不良後果,使病情加重或復發。

血液病病人的飲食調理十分重要。按照祖國中醫學說,當人患病後,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還需要配合飲食加以調理,這對於提高藥物的療效,促使身體的早日康復,確實是有積極作用的。

飲食保健

1、實熱型:

飲食宜清涼之品,可以進食綠豆湯、田螺、香蕉、甘蔗、橄欖、藕、冬瓜、絲瓜、兔肉、空心菜、黃花菜、茭白等清解毒熱之物,忌食或少食羊肉、胖頭魚、黃花魚、狗肉、牛肉、雞肉、驢肉、雀肉、水龜肉、荔枝、楊梅、核桃仁、杏、辣椒、蒿子桿、大蒜、芥菜、搾菜、丁香、花椒、胡椒、茴香菜等性溫、辛熱之品,以避免發生紫斑連片,使毒熱更盛。

2、虛熱型:

飲食宜涼潤之品,可以進食菠蘿蜜、柿子、、空心菜、藕、蚌、銀耳、木耳、絲瓜、菠菜貓肉、青魚、黑魚、鱉、干貝、河蟹、水龜肉、銀魚、鴨肉等滋陰涼血之物,以輔助治療。忌服或慎用溫散、燥熱、助陽之品,以避免發生出血量多,及心煩急躁、不得安寧等虛熱迫擾之證。

3、氣虛型:

飲食宜甘溫之物,可以進食牛肉、羊肉、鴿肉、蠶豆、栗子、大棗、南瓜、山藥、海參、龍眼肉、甘薯、蓮子、青梅等益氣攝血之品;忌食或少食河蟹、牡蠣、蚌、生菱角、葫蘆、苦瓜、茭白、冬瓜、香蕉等性涼、損氣之物以避免發生氣短、身倦、神疲、血出不止等氣不攝血之證。

宜 1、宜食用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以及高蛋白飲食;2、飲食應鬆軟、易消化食品為宜。

雞心

鵝肉

芝麻

松子仁

忌 1、忌堅硬、刺激性食物; 2、忌生冷類食物; 3、忌海腥類食物;4、忌油膩類食物。

鴨蛋

鴨肉

田螺

螃蟹

宜 1、宜食用水果、蔬菜,補充維生素,以及高蛋白飲食;2、飲食應鬆軟、易消化食品為宜。

拔絲白果

白果蓮子粥

豆腐番茄魚片牛肉湯

山藥桂圓粥

花生山藥粥

南瓜粥

番茄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