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癌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腦癌是指生長在顱腔的新生物,又稱惡性腦腫瘤,可起源於腦、腦膜、神經、血管及腦附件,或由身體的其他組織或臟器的惡性腫瘤轉移侵入顱內而形成。包括由腦實質發生的原發性腦癌和由身體其...

腦癌

腦癌病因

發病原因

總體上說,發病原因並不明確,有關病因學調查歸納起來分環境因素與宿主因素兩類。環境致病原包括物理因素如離子射線與非離子射線,化學因素如亞硝酸化合物、殺蟲劑、石油產品等,感染因素如致瘤病毒和其他感染。但除了治療性的離子射線照射以為,迄今還沒有毫無爭議的環境因素。宿主的患病史、個人史、家族史同顱內腫瘤發生發展的關係,有些已經肯定,有些並未受到廣泛的認可,而有些已經基本排除。

病理生理

長期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因素造成體質酸化,人體整體的機能下降,引起腎虛,肝腎同源,腎虛肝亦虛,進而引起上焦代謝循環變慢,阻塞腦動脈,血氣凝滯。這時一些腦部寄生蟲,病毒就大量繁殖,造成腦部嚴重損傷。

腦組織液酸化,腦細胞處於酸性體液中,進而形成腦細胞溶氧量下降,造成細胞的活性下降,代謝循環減慢,下降到正常值的65%時,正常細胞就無法生存,但也有不惜改變染色體採取主動變異的細胞,細胞的表型發生改變,腫瘤性狀得以表達,這些細胞迅速擴增,從而形成真正的腫瘤實體。

另外,還有因體質酸化身體發生其他組織的癌變,又因腦部機能下降,腦部組織液酸化,癌細胞趁虛而入,造成了腦癌。

腦癌預防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2、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鹼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3、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5、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癌症。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各種癌症疾病遠離自己。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7、 不要食用含有致癌物質的食物,如蘇丹紅等。

腦癌併發症 併發症 腦積水癲癇顱內出血

局部症狀亦稱定位症狀,由於膠質瘤所在部位的不同,其所產生的局部症狀亦異。臨床可根據其表現,結合其他判斷腫瘤的位置。其中最重要的病灶症狀,即腫瘤直接壓迫刺激或破壞腦組織或顱神經的結果,具有定位價值。但以發病初期出現最有診斷意義。在晚期,由於其他部位的腦組織及顱神經受壓迫、水腫及牽扯等間接影響,而出現一些腫瘤的鄰近症狀和遠隔症狀。

前者是因腫瘤附近的腦或顱神經受壓所致。如小腦腫瘤出現橋腦、延髓症狀;顳葉腫瘤出現第Ⅲ、Ⅳ顱神經障礙;外側裂腫瘤出現偏癱等。以上症狀的發生,與腫瘤壓迫、腦組織移位或腦血液循環障礙等有關。遠隔症狀是在腫瘤遠隔部位的腦神經的功能障礙,如顱後窩腫瘤,因腦積水影響額、顳、頂葉,可出現視、聽幻覺或癲癇。又如顱內壓增高時,由於第三腦室擴大亦可出現雙顳側偏盲和蝶鞍擴大等。

腦癌症狀 常見症狀 癡呆 噁心與嘔吐 復視 共濟失調 顱內壓增高 腦溝變寬 腦積水 嗜睡 頭痛

1、髓母細胞瘤:

髓母細胞瘤由Bailey與Cushing於1925年首先報道,是好發於兒童的顱內惡性腫瘤,是中樞神經系統惡性程度最高的神經上皮性腫瘤之一。有人認為其發生是由於原始髓樣上皮未繼續分化的結果。這種起源於胚胎殘餘細胞的腫瘤可發生在腦組織的任何部位,但絕大多數生長在第四腦室頂之上的小腦蚓部。

2、顱咽管瘤:

顱咽管瘤是由外胚葉形成的顱咽管殘餘的上皮細胞發展起來的一種常見的胚胎殘餘組織腫瘤,為顱內最常見的先天性腫瘤,在鞍區腫瘤中佔第二位。好發於兒童,成年人較少見,好發於鞍上,佔整個顱內腫瘤的5~7%,占兒童顱內腫瘤的12~13%,其主要臨床特點有下丘腦-垂體功能紊亂、顱內壓增高、視力及視野障礙,尿崩症以及神經和精神症狀,CT掃瞄可明確診斷。治療主要為手術切除腫瘤。

3、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來源於腦室與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細胞或腦內白質室管膜細胞巢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男多於女,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疾病描述室管膜瘤來源於腦室與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細胞或腦內白質室管膜細胞巢的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在膠質瘤中占18.2%,男多於女,多見於兒童及青年,約75%位於幕下,幕上僅佔25%。腫瘤大多位於腦室內,少數瘤主體在腦組織內。

4、星形細胞瘤:

星形細胞瘤是指以星形膠質細胞所形成的腫瘤,據文獻報道星形細胞腫瘤占顱內腫瘤的13%~26%,占膠質瘤21.2%~51.6%,男性多於女性。星形細胞腫瘤可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的任何部位,一般成年多見於大腦半球和丘腦底節區,兒童多見於幕下。幕上者多見於額葉及顳葉,頂葉次之,枕葉最少。亦可見於視神經,丘腦和第三腦室旁;幕下者則多位於小腦半球和第四腦室,亦可見於小腦蚓部和腦幹。

星形細胞瘤為浸潤性生長腫瘤,多數腫瘤切除後有復發可能,且復發後腫瘤可演變成間變性星形細胞瘤或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5、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是星形細胞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膠質瘤屬WHO Ⅳ級。腫瘤位於皮質下,成浸潤性生長,常侵犯幾個腦葉,並侵犯深部結構,還可經胼胝體波及對側大腦半球。發生部位以額葉最多見,其他依次為顳葉、頂葉,少數可見於枕葉/丘腦和基底節等。

6、神經纖維瘤:

神經纖維瘤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基因缺陷使神經脊細胞發育異常導致多系統損害。根據臨床表現和基因定位分為神經纖維瘤病I型(NFI)和Ⅱ型(NFⅡ)。主要特徵為皮膚牛奶咖啡斑和周圍神經多發性神經纖維瘤,外顯率高,基因位於染色體17q11.2。患病率為3/10萬;NFⅡ又稱中樞神經纖維瘤或雙側聽神經瘤病,基因位於染色體22q。

7、海綿狀血管瘤:

海綿狀血管瘤是在出生時即出現的低血流量的血管畸形,又稱為靜脈畸形。血管損害一般發展較慢,常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增大,成人期增大不明顯。大多數靜脈畸形呈海綿狀,故名。病變除位於皮膚和皮下組織外,還可發生在粘膜下,肌肉甚至骨骼。

腦癌的檢查

在日常生活中,定期去體檢,時常注意自己的身體有無腦癌的徵兆,如果有一些反應就要弄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不適。要確診是不是腦癌需要到醫院去做具體的檢查,看自己的血檢指標,CEA,CA125,做核磁共振等檢查確診。

1、眼底檢查

觀察有否視神經乳頭水腫,視神經乳頭水腫是顱內壓增高的體征,與頭痛、嘔吐並稱為顱內壓增高的“三證”,但僅見於四分之一患者,所以不能簡單地以眼檢查陰性而排除腦瘤的可能。

2、頭顱X線攝片

有助於瞭解有無顱內壓增高,顱骨的局部破壞或增生,蝶鞍有無擴大,松果體鈣化的移位及腦瘤內病理性鈣化等,對定位、定性診斷都有幫助,但X線攝片的陽性率不足三分之一,故不能因攝片陰性而排除腦瘤。

3、腦電圖檢查

對大腦半球生長快的腦瘤具有定位價值,可看到病側的波幅降低,頻率減慢,但對中線的、半球深部和幕下的腦瘤診斷幫助不大。70年代後發展的腦電地形圖可以圖形的方式顯示顱內病變的部位和範圍,對腦瘤的診斷比常規腦電圖敏感,其主要表現為腫瘤區及腫瘤區周圍的慢波功率異常,不失為CT檢查前的一種有效的篩選方法。

4、腦部CT檢查

對腦瘤的檢出率可達90%以上,對病變大小、形態、數目、位置、密度和性質易於顯示,且解剖關係明確,是目前腦瘤的主要診斷方法。

5、磁共振顯像(MRI)

顯示出絕大多數的顱內腫瘤及瘤周水腫,可精確顯示腫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態。它是CT的一個重要附加檢查手段,特別是對緊靠骨的顱底、腦幹的腫瘤,如天幕上良性星形細胞瘤可顯示自質異常,彌補了CT無異常發現的漏診,因此,MRI更適於早期診斷。

6、生化測定

對垂體瘤病人,尤其是垂體前葉激素分泌過多的病人,可通過血生化檢查而予以證實。可分別檢測泌乳素、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以明確垂體病性質,其中以泌乳素瘤最常見,約占50%,其次是生長激素腺瘤,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

腦癌診斷鑒別

診斷

腦癌的診斷,以往主要依賴於臨床症狀、體征、神經系統檢查、x線頭顱攝片的陽性結果,目前採用頭顱CT檢查或磁共振成像,其檢出率在90%以上,可高達99.7%,有助於本病的早期發現。診斷腦瘤必須包括定位診斷和定性診斷,才能綜合判斷,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

鑒別診斷

腦癌常需與顱內炎症如腦蛛網膜炎、化膿性與結核性腦膜炎、結核瘤、腦膿腫、慢性硬膜下血腫、腦內血腫、高血壓腦病與腦梗塞、顱內寄生蟲病、肉芽腫、黴菌病、視神經乳頭炎與球後視神經炎等相鑒別。

腦癌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腫瘤科 腫瘤內科

治療方式:手術治療 藥物治療 物理治療 放射治療

治療週期:3-6個月

治癒率:0.05%

常用藥品: 強力康顆粒 司莫司汀膠囊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40000--80000元)


腦癌西醫治療

1、髓母細胞瘤:

對於小兒髓母細胞瘤患者術後治療方案的選擇上,現常規的做法是根據患兒的年齡,手術切除的程度及有無轉移等因素將患兒分成高危和低危二組,針對不同的分組採取相應的術後治療措施。髓母細胞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與術後放射治療,部分病例可輔以化療。

(1)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治療本病的主要方法,行後正中開顱,應盡可能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腫瘤,使梗阻的第四腦室恢復通暢。

(2)放療

由於髓母細胞瘤生長迅速,細胞分裂指數較高,並且位置接近腦室和蛛網膜下腔,存在許多有利於放療的條件,初發的髓母細胞瘤對放療敏感,但為防止腫瘤的脫落種植轉移,通常要做全腦脊髓的放射治療。放療設備由早年的深部X線變為60鈷(60Co)和直線加速器,放療劑量增大,大大改善了放療的效果。針對髓母細胞瘤易轉移的特點,放療應包括全中樞神經系統(全腦、後顱窩和脊髓)。

(3)化療

髓母細胞瘤對化療有效,但療效不長久,尤其採用單一藥物的化療一般療效不明顯,故目前多採用聯合用藥。

2、顱咽管瘤:

(1)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為顱咽管瘤的首選治療方法。手術治療的目的是通過切除腫瘤達到解除腫瘤對視神經交叉及其他神經組織的壓迫,解除顱內壓增高,對下丘腦-垂體功能障礙則較難恢復。

手術原則上應力爭做到腫瘤全切除,尤其對兒童患者,以防止復發。小的顱咽管瘤特別是鞍內型腫瘤一般採取經蝶術式,大瘤宜採取經顱術式。

根據腫瘤生長部位、大小、形狀、鈣化程度、囊腫部分的位置,以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和容易接近腦脊液通路等因素,手術需選擇不同的入路或方式,並各自有其優缺點。

(2)放射治療

早在1937年,有人就採用放射線治療顱咽管瘤。一般採用外照射的方法。由於大多數顱咽管瘤用手術方法不能完全切除,而其化療又不敏感,故主張術後加用放射治療。顱咽管瘤的術後復發率高,而再次手術的風險很大,故對復發患者也只能採用放射治療。近年,有人採用立體定向技術植入膠體磷[32P]酸鉻、膠體釔[90Y]、膠體金[198Au]治療顱咽管瘤,也取得了成功,其優點為放射損傷小。

(3)化學療法

目前尚無特殊有效藥物。

(4)其他治療

對高顱壓者應立即給予脫水劑和利尿劑,以降低顱內壓。此類患者應盡快做術前準備,行手術治療。

術前有腺垂體功能減退者,應注意補給足量的糖皮質激素,以免出現垂體危象。

如術後仍有腺垂體功能減退,應給予相應的治療。手術或放射治療引起的腺垂體功能減退一般為永久性,應予治療。

3、室管膜瘤:

手術全切腫瘤是室管膜瘤的首選治療方案,腦室內室管膜瘤術前可先置腦室外引流以降顱內壓。幕上室管膜瘤手術死亡率已降至0%-2%,而幕下腫瘤手術死亡率為0%-13%。對於未能行腫瘤全切除的患者,術後應行放射治療。儘管對室管膜瘤術後放療並未有較統一的認識,但多數作者仍建議行劑量為50-55Gy放射治療。由於絕大多數為瘤床原位復發,因此對室管膜瘤不必行腦脊髓預防性照射。成人患者術後化療無顯著效果,但對復發或幼兒不宜行放療的患者,化療仍不失為一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常用的化療藥物有卡莫司汀、洛莫司汀、依托泊甘(依托泊甙)、環磷酰胺與順鉑等。3歲以下嬰幼兒化療可在術後2-4周開始,休息4周後開始下一個療程,可延長患者生存期,從而使患者可在3歲以後接受放療。間變性室管膜瘤手術仍是治療的主要措施,術後放療是必需的,放療宜早,劑量應較大,55-60Gy。另需加預防性腦脊髓放療。化療是輔助治療的手段之一,短期內控制腫瘤生長。

手術是根治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主要措施。隨著顯微神經外科技術的應用,手術死亡率幾乎為0。由於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呈膨脹性生長,邊界清晰,多數可做到腫瘤全切除。對於腫瘤生長部位深在、難以做到腫瘤全切者,次全切除亦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放療一般不常規應用。但對於腫瘤細胞核呈多形性改變的,或為混合性室管膜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患者,建議放療。室管膜瘤的復發率較高,兒童後顱凹腫瘤的預後較差,幾乎所有的病例均在術後不同的時間內復發。室管膜瘤易發生椎管內播散種植,有研究統計各年齡組室管膜瘤436例,有椎管內種植者占11%。幕下室管膜瘤椎管內種植者較幕上多見。室管膜母細胞瘤轉移的發生率明顯高於室管膜瘤。顱內室管膜瘤的顱外轉移甚為少見,僅有個案報道。關於播散種植的臨床報道常常低估了這種現象發生的真實比率,因為在絕大多數病例中,並沒有常規做脊髓成像。對後顱凹室管膜瘤脊髓種植轉移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表明,播散種植發生率為6%,而21個系列報道綜合發生率為15%。

4、星形細胞瘤:

星形細胞瘤目前多主張:盡量爭取手術,術後酌情輔助放療和/或化療;不能手術的可採取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和/或化療。

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RT),可以分次照射或單次大劑量照射,達到控制星形細胞瘤目的,主要有γ-刀、X-刀等,其中γ-刀治療更為精確。下列情況可考慮採用:

(1)對位於腦深部和(或)重要功能區(如腦幹、丘腦)的小體積且邊界清楚的實體性低級別膠質瘤,可單純採用SRT治療,以降低正常腦組織的放射損傷。

(2)某些放療敏感性差的高級別膠質瘤(如間變性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等),手術後經常規普通放療,可用SRS/SRT作為補充或推量治療,有助於增加腫瘤組織的放射劑量,提高局控率。

(3)對於手術和放療後復發且體積較小的低/高級別膠質瘤,可考慮單純採用SRS/SRT治療。

5、膠質母細胞瘤:

膠質母細胞瘤以手術、放療、化療及其他綜合治療為主。

(1)手術治療

手術應做到在不加重神經功能障礙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切除腫瘤,擴大腫瘤切除範圍既可以有效地內減壓,又能減輕術後腦水腫,減低神經系統並發證的發生率。腫瘤約有1/3邊界比較清楚手術可做到肉眼全切除;另2/3呈明顯浸潤性,與正常腦組織分不出明顯界限,如果位於額葉前部、顳葉前部或枕葉者,可將腫瘤連同腦葉一併切除,使術後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這樣效果較好。如果腫瘤位於重要功能區(語言中樞或運動中樞),為了不加重腦功能的障礙多數僅能做部分切除,對位於腦幹、基底神經節及丘腦的腫瘤可在顯微鏡下嚴格做到切除腫瘤,手術結束時可做外減壓術。據統計,膠質母細胞瘤的手術死亡率不到1%,術後神經系統並發證的發生率在10%以內腫瘤復發後可再次手術,再次手術的死亡率及術後並發證均無增加。

(2)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

每個患者均應行術後常規放療,也可合併應用化療或免疫治療近來有文獻報道手術後即進行放療,在放療後每隔2個月化療1次,同時予以免疫治療,可使部分患者獲得較長時間的緩解期。

膠質母細胞瘤表現一定的放療耐受性,對於殘餘的腫瘤多採用高劑量分割照射、腫瘤間質內放療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來實現,HFRT能將傳統外放射劑量提高到70.2~72Gy,而不產生放射性壞死,增強了抑制腫瘤復發的能力125I質粒的立體定向植入(間質內放療)配合HFRT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優於傳統外放療和化療的組合。膠質母細胞瘤對不同的化療敏感率是40%~80%,利用大劑量多種化療藥聯合衝擊治療後輔助以自體骨髓移植來減少化療副反應也證明是可行的。小兒膠質母細胞瘤術後3年內腦脊液播散率為(26±7)%,局部復發率為69%,二者同時發生也常見,對手術後輔以腦脊髓照射和局部追加照射也是可行的。近來,對膠質母細胞瘤的免疫治療、基因治療的報告也有許多,但因治療方法和效果評價標準的不統一,效果均不十分肯定,只能作為綜合治療手段的一部分,無法代替放化療。

6、神經纖維瘤:

神經纖維瘤病無法徹底治癒。聽神經瘤、視神經瘤等顱內及椎管內腫瘤可手術治療,部分患者可用放療,癲癇發作者可用抗癲癇藥治療。懷孕可加速聽神經瘤的生長。Ketotifen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治療30~40個月,部分病人瘙癢和局部壓痛症狀可緩解。

7、海綿狀血管瘤:

治療方法:手術切除;冷凍治療;放射與同位素治療;硬化劑治療;介入治療;中醫辨證治療。

(1)手術治療:採用外科手術方法將病損組織切除,以達到治療目的。對於獨立且較小病灶效果良好。但是病損區血管豐富,血量大,手術時出血量極大,常常引起嚴重的失血性休克,術中需要大量輸入全血,手術難度大,危險程度高。同時,由於出血後血往往不能全部切除即被迫終止手術,故術後復發率很高。手術切除部分瘤體後遺瘤局部畸形、缺失及功能障礙。手術費用昂貴,患者難以承受的負擔,面部皮膚毛細血管瘤可結合整容皮膚移植術修復病損區。故手術治療應嚴格掌握適應症,權衡手術價值,然後方可確定是否選擇手術治療。

(2)冷凍治療:此種方法用於血管瘤治療源於60年代(小範圍表淺病損可酌情採用),操作者利用液氮的揮發造成的強低溫(-96℃),通常狀態下低於-20℃,將病損區皮膚、血管瘤及血管瘤周圍組織冷凝,使其細胞內形成冰晶,並導致細胞破裂、解體、死亡,再經過機體修復過程使血管瘤消失。但此法會留下局部疤痕,在眼、口角、鼻尖、耳部治療後常留下嚴重缺損性畸形及功能障礙。由於冷凍操作難控制強度和深度,同時組織對低溫的抵禦能力不同,出現治療不徹底。復發較高,而直接影響療效評價。另外留下的局部疤痕缺損性畸形功能障礙也不是受術者所期待的結果,但如果不出現此類狀況,往往治療無效。

(3)放射與同位素治療:其治療原理就是利用放射元素所產生的r射線對病損區組織細胞核進行轟擊到使其中的DNA鏈、RNA鏈斷裂,終止核蛋白的合成造成細胞死亡和解體,再通過組織修復過程達到治療目的。臨床上常用的有:淺層X光照射,鈷60局部照射,鍶90核元素治療,磷32膠體局部注射等。治療後所治部位留下放射性損傷後萎縮性疤痕,表皮有脫屑現象。對於這種由放射線照射所致的萎縮組織和萎縮性疤痕,專家建議施行手術切除,否則將不能排除其癌變可能。

腦癌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腦癌護理

一 、心理護理

多數病人在正常生活、工作中忽然受傷或者由於疾病所致偏癱等,這類病人的心理變化常表現為抑鬱、憤怒、內疚,悔恨造成的本人及家庭悲劇。病人由於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對個人生活、婚姻、工作、前途等會有許多顧慮。因此家屬要對她進行關心、安慰和鼓勵,使其正確對待疾病、正確對待未來的生活和工作,對前途樹立信心,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以堅強的毅力配合各項康復治療護理工作。

二 、肢體功能鍛煉

出現偏癱、臥床期間,家屬協助作肢體被動功能鍛煉。病情康復後鼓勵作主動活動,如作站立練習。開始在有依靠下站立,如背靠牆、扶枴杖等,同時指導坐站練習、登台階練習以改善下肢肌力。隨著病情改善,從開始無依靠站立,逐漸過渡到步行。患側上肢主要做各關節的主動練習,加強掌指關節活動與拇指的對指練習,以促進手功能順利康復。

三 、語言康復練習

首先要給患者足夠的自信心,要有耐性,從簡單的單音、雙音到句子,每進步一點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多在她身邊回憶往事,多談一談開心事情,要象大人哄小孩子一樣對待她們,要有愛心並有尊重的意願,使她們愉快地生活好每一天。

四 、生活自理能力練習

肢體乏力的病人,盼望獲得獨立生活。家屬引導病人練習各種捏握方法,進而學習使用梳子、刷子,練習自己洗臉、洗澡、用手攝取食物等,使病人獲得歸屬和感情上滿足、以及生活自理的滿足感。

適宜飲食:

調整飲食結構,攝取營養豐富全面的食物,保證每天有一定量的新鮮蔬菜,攝入全谷食物。

攝入有利於排毒和解毒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冬瓜、西瓜等促使毒物排泄。

腦癌患者在使用脫水利尿劑時,應多吃含鉀豐富的食物,如香蕉、桔子、玉米、芹菜等。

腦癌患者要保持良好的飲食規律,不要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飲食禁忌:

避免食用含有致癌因子的食物。醃製品、發霉食物、燒烤煙熏類食物食品添加劑、農藥中毒污染的農作物。

不吃生冷、堅硬的食物,要戒煙、戒酒。

宜 1、宜吃降低顱內壓的食物;2、宜吃抗癌的食物; 3、宜吃增強人體免疫力的食物。

鹿肉

雞心

鵝肉

芝麻

忌 1、忌吃醃製的食物,如鹹雞、鹹魚、鹹肉; 2、忌吃富含油脂的食物,如豬油、肥肉、羊油; 3、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粽子、螺絲肉。

鴨蛋

鴨肉

杏仁

腐竹

宜 1、宜吃降低顱內壓的食物;2、宜吃抗癌的食物; 3、宜吃增強人體免疫力的食物。

芹菜牛肉粥

燉五香牛肉

鯽魚砂仁羹

干燒活鯽魚

炒芹菜

涼拌芹菜葉

芝麻桃仁粥

芝麻小米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