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副傷寒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甲型副傷寒是一種腸道傳染病,可通過生活用水、食物、蒼蠅、蟑螂接觸等傳播引起流行。症狀:開始有全身不適,食慾不好,頭痛,發熱,5—6日內體溫可達40℃,持續不退,表...

甲型副傷寒

甲型副傷寒病因

副傷寒的病原體有三種:

1副傷寒甲的病原體為副傷寒甲桿菌,或稱副傷寒甲沙門菌;

2副傷寒乙的病原體為副傷寒乙桿菌,或稱副傷寒乙沙門菌;

3副傷寒丙的病原體為副傷寒丙桿菌,或稱副傷寒丙沙門菌,以上三種桿菌分別屬於沙門菌屬中A,B,C三群,均可按噬菌體分型方法進行分型,各種副傷寒桿菌均有“O”和“H”抗原,其中副傷寒丙桿菌還兼有“Vi”抗原,在自然條件下,副傷寒桿菌一般只能感染人類。

在機體免疫力低下導致抵抗力下降的時候,機體通過環境或者接觸病人後被病菌所感染,產生副傷寒的症狀。

甲型副傷寒預防

平時生活中預防副傷寒要注意飲食衛生、把好“病從口入”關:

1、不生吃或半生吃海產品。

2、不要到衛生條件差的攤點、餐館就餐。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

4、凡有不明原因持續發熱病人、要及時到醫院診斷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5、家中以及周圍有傷寒病人時、更要注意自我保護。對可能污染的物品可選用煮沸、消毒藥浸泡等方式消毒。

6、應急性預防服藥、可用復方新諾明2片、每天兩次、服用3—5天。

7、應急接種:對疫情爆發地區及毗鄰地區的重點人群進行傷寒菌苗的預防接種。

甲型副傷寒併發症 併發症 骨髓炎心內膜炎心包炎

併發症有關節炎,關節膿腫,骨髓炎,肺炎膿腸,心內膜炎,心包炎等。

甲型副傷寒症狀 常見症狀 毒血症 腹痛 腹瀉 高熱 脾腫大 嘔吐 皮疹

起病緩慢,但驟起者亦不少見,開始時可先有急性胃腸炎症狀如腹痛,嘔吐,腹瀉等,約2~3天後症狀減輕,繼而體溫升高,傷寒樣症狀出現,亦有胃腸炎症狀顯著,並且持續較久者,以副傷寒乙多見,曾被稱為“胃腸炎型副傷寒”,發熱常於3~4天內達高峰,波動較大,稽留熱型少見,熱程較短(副傷寒甲平均3周,副傷寒乙2周),毒血症狀較輕,但腸道症狀則較顯著,可出現相對緩脈與肝,脾腫大,與傷寒相同,皮疹常較早出現,可遍佈全身且較傷寒皮疹稍大而色較深(副傷寒甲),但有時呈丘疹狀(副傷寒乙),復發與再燃在副傷寒甲,乙均較常見,尤以副傷寒甲為多,腸出血,腸穿孔均較少見,病死率較低。

甲型副傷寒的檢查

1、常規檢查

血白細胞大多為3×109/L~4×109/L伴中性粒細胞減少和嗜酸粒細胞消失,後者隨病情的好轉逐漸回升。極期嗜酸粒細胞>2%絕對計數超過4×108/L者可基本除外傷寒。高熱時可有輕度蛋白尿。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2、細菌學檢查

1血培養是確診的論據病程早期即可陽性,第7~10病日陽性率可達90%,第三周降為30%~40%第四周時常陰性;

2骨髓培養陽性率較血培養高,尤適合於已用抗菌素藥物治療,血培養陰性者;

3糞便培養從潛伏期起便可獲陽性,第3~4周可高達80%,病後6周陽性率迅速下降3%患者排菌可超過一年;

4尿培養:病程後期陽性率可達25%,但應避免糞便污染;

5玫瑰疹的刮取物或活檢切片也可獲陽性培養。

3、免疫學檢查

肥達氏試驗傷寒血清凝集試驗即肥達反應陽性者對傷寒副傷寒有輔助診斷價值。檢查中所用的抗原有傷寒桿菌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副傷寒甲,乙,丙鞭毛抗原共5種目的在於用凝集法測定病人血清中各種抗體的凝集效價。病程第1周陽性反應不多,一般從第2周開始陽性率逐漸增高至第4周可達90%,病癒後陽性反應可持續數月之久。有少數病人抗體很遲才升高甚至整個病程抗體效價很低(14.4%)或陰性(7.8%~10%),故不能據此而排除本病。

Widal試驗已沿用近100年60年代曾有人對其特異性提出異議,認為其結果存在著混亂模糊的情況,非傷寒發熱性疾病Widal‘s試驗也呈陽性結果如各種急性感染,腫瘤,結締組織病性疾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均可出現陽性結果。Perlnan等認為無菌的結腸細胞和腸桿菌可能有共同的抗原結腸粘膜損害所產生的抗結腸抗體與沙門菌菌體抗原起交叉反應,因此對肥達氏反應結果的判定宜審慎,必須密切結合臨床資料還應強調恢復期血清抗體效價的對比,有人提出應用流行菌株抗原與國際菌株相比,陽性率可提高建議用當地流行菌株取代國際標準菌株,以提高流行區域傷寒診斷的陽性率。

甲型副傷寒診斷鑒別

診斷標準

有時不易與傷寒鑒別,須依靠細菌培養及傷寒凝集試驗才能確診。

1、細菌培養:發熱期間血液和骨髓培養陽性率較高,胃腸炎型患者糞便培養易獲陽性,有局部化膿病灶的患者,可從抽取的膿液中檢出病原菌。

2、傷寒凝集試驗:副傷寒甲,乙的凝集效價較高,但副傷寒丙的效價較低,少數患者在病程中傷寒凝集試驗始終陰性。

鑒別診斷

傷寒病早期(第1周以內),特徵性表現尚未顯露,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亦可有持續發熱,頭痛,白細胞數減少,與早期傷寒相似,但此類患者起病較急,多伴有上呼吸道症狀,常無緩脈,脾大或玫瑰疹,傷寒的病原與血清學檢查均為陰性,常在1周內自愈。

2、瘧疾:各型瘧疾尤其惡性瘧疾易與傷寒相混淆,但瘧疾每天體溫波動較大,發熱前伴畏寒或寒戰,熱退時多汗,脾較大質稍硬,貧血較明顯,外周血及骨髓塗片可發現瘧原蟲,用有效抗瘧藥治療迅速退熱,抗生素治療無效。

3、鉤端螺旋體病:本病的流感傷寒型在夏秋季流行期間極常見,起病急,伴畏寒發熱,發熱呈持續型或弛張型,與傷寒相似,患者有疫水接觸史,眼結膜充血,全身酸痛,尤以腓腸肌疼痛與壓痛為著,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等;外周血白細胞數增高,血沉加快,進行有關病原,血清學檢查即可確診。

4、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的黃疸前期有發熱,全身不適,消化道症狀,白細胞減少或正常,不易與傷寒相區別,但此病患者每於病程第5~7天出現黃疸,體溫亦隨之回復正常,肝大壓痛,肝功能明顯異常,可通過病毒性肝炎血清學標誌檢查而確診,此外,傷寒並發中毒性肝炎亦每易與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前者肝功能損害相對較輕,有黃疸者在黃疸出現後仍發熱不退,並有傷寒的其他特徵性表現,血培養傷寒桿菌可為陽性,隨著病情好轉,肝大及肝功能較快恢復正常,傷寒病的極期(第2周)以後,須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5、敗血症:部分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須與傷寒相鑒別,此症可有膽系,尿路,腸道等原發感染灶,發熱常伴有寒戰,多汗,有出血傾向,不少患者早期可發生休克且持續時間較長,白細胞雖可正常或稍低,但常伴核左移,確診須依靠細菌培養。

6、粟粒型肺結核:發熱較不規則,常伴有盜汗,脈較快,呼吸急促,發紺等,有結核病史或有與結核病患者密切接觸史,X線攝片可見肺部有粟粒狀陰影。

7、布魯菌病:有與病畜接觸或飲用未經消毒的牛,羊乳或乳製品史,長期不規則發熱,發作時呈波浪熱型,有關節,肌肉疼痛及多汗,血清布魯菌凝集試驗陽性,血及骨髓培養可分離到布魯菌。

8、地方性斑疹傷寒:起病較急,高熱常伴寒戰,脈快,結膜充血和皮疹,皮疹出現較早(第3~5天),數量較多,分佈較廣,色暗紅,壓之不退,退疹後有色素沉著,病程約2周,白細胞數大多正常,血清變形桿菌凝集反應(外-斐反應)陽性;血液接種豚鼠腹腔可分離出莫氏立克次體。

9、結核性腦膜炎:部分傷寒患者因嚴重毒血症可兼有劇烈頭痛,譫妄,昏睡,頸抵抗等虛性腦膜炎表現,容易與結核性腦膜炎相混淆,但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多伴有其他臟器結核,雖有持續發熱但無玫瑰疹與脾腫大,頭痛與頸抵抗更顯著,可伴有眼球震顫,腦神經癱瘓等,未經抗結核特效治療病程逐漸加重,腦脊液檢查符合結核性腦膜炎改變;腦脊液塗片,培養,動物接種可發現結核桿菌。

10、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本病的病理特點是單核-巨噬細胞系統中組織細胞呈異常增生和浸潤,臨床表現複雜多變,有時主要表現為發熱,肝,脾腫大和白細胞減少,加之傷寒的骨髓片中有時可出現組織細胞增多和吞噬現象,故易相混淆,但本病病情進展較快,有明顯的貧血,出血症狀;血片和(或)骨髓片有特異性惡性組織細胞和(或)多核巨組織細胞,增生的組織細胞形態不一,並可吞噬紅,白細胞及血小板;外周血象出現顯著的全血細胞減少,抗菌藥物治療無效。

甲型副傷寒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傳染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週期:14天

治癒率:60%

常用藥品: 乳酸左氧氟沙星片 諾氟沙星膠囊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2000--5000元)


甲型副傷寒西醫治療

一般治療中主要的是隔離和休息,流汁飲食,多進水分。

一、病原治療:選用適當抗菌素。

1、對非耐藥菌株感染、血象、肝、腎功能正常者,可選用:氯黴素,復方新諾明、丁胺卡那黴素、氨苄青黴素、氟啶酸和其他輔助藥物。

2、對耐藥菌株感染、血象、肝、腎功能正常者,可選用:氨苄青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氟啶酸或氟秦酸、頭孢三秦、頭孢他定和其他輔助藥物。

3、對妊娠合併傷寒,小兒傷寒,血象低,肝、腎功能不良者,可選用:氨苄青黴素、頭孢三秦、頭孢他定和其他輔助藥物。

4、對傷寒並發腸出血或腸穿孔者,應聯用抗生素,加強對症支持等綜合治療。

5、對慢性帶菌者:應選用有效抗菌藥聯用,藥量足、療程長,有並存症者應用特需藥物進行治療。

二、併發症治療

1、腸出血治療:加強抗感染、止血、出血量大輸鮮血,止血無效可考慮手術。

2、腸穿孔治療:加強抗感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胃腸減壓、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手術。

三、對症支持治療:指高熱、毒血症狀嚴重、腹脹、腹瀉、便秘的治療。

甲型副傷寒中醫治療

中醫中藥治療:根據病情發展按衛氣營血辨證施治。

甲型副傷寒護理

做好衛生宣教,搞好糞便,水源和飲食衛生管理,消滅蒼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與便後洗手,不吃不潔食物,不飲用生水,生奶等,改善給水衛生,嚴格執行水的衛生監督,是控制傷寒流行的最重要環節,傷寒的水型流行在許多地區占最重要位置,給水衛生改善後,發病率可明顯下降。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

2、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3、該疾病對飲食並沒有太大的禁忌,合理飲食即可。

宜 1.宜吃寒涼性的食物; 2.宜吃高纖維性的食物; 3.宜吃高熱量性的食物; 4.宜吃流質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

芝麻

花生

核桃

燕麥片

忌 1.忌吃酒精類的食物; 2.忌吃不宜消化的食物。

白酒

海螺

兔肉

辣椒(青、尖)

宜 1.宜吃寒涼性的食物; 2.宜吃高纖維性的食物; 3.宜吃高熱量性的食物; 4.宜吃流質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

紅豆蓮藕粥

土豆蓮藕汁

百合雪梨蓮藕湯

蓮藕豆腐

核桃仁粥

核桃雞肉粥

核桃芡實粥

核桃蝦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