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腸侵襲性大腸埃希桿菌主要在大兒童及成人中致病。新生兒對此菌易感性差。至今未有在小嬰兒中暴發的報道。曾有在學校、部隊、社團及醫院內流行的情況,但較多為散發病例。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病因

病因

由EIEC引起的腸道傳染病。EIEC是1967年從“痢疾”病人大便中分離獲得的一組致腹瀉大腸埃希桿菌。EIEC與志賀菌有類似的生化特性,無動力,對乳糖不發酵或發酵緩慢,有共同抗原,均為侵襲性致病菌,也稱痢疾樣大腸埃希桿菌,可侵入上皮細胞,並在其中生長繁殖,引起炎性反應。要注意對兩者進行鑒別,鑒別培養基有枸櫞酸鹽培養基、醋酸鈉培養基。常見之O血清型有:O28、O29、O32、O112、O124、O136、O143、O144、O152、O164、O167等。EIEC不產生腸毒素,主要侵犯結腸,形成腸壁潰瘍。致病毒力強,只要10~100個細菌即可發病。污染水和食物可引起暴發流行,也可因接觸傳播,形成散發病例。成人、兒童均可發病。

發病機制

EIEC侵襲腸黏膜上皮細胞,細菌死亡後釋放出內毒素,破壞細胞形成炎症和潰瘍,引起腹瀉。臨床較少見,主要侵犯較年長兒童和成人。臨床表現類似菌痢。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預防

1、飯前便後洗手,保護食品水源衛生。

2、維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併發症 併發症 菌血症溶血尿毒症綜合征關節炎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的腸外併發症並不多見。

1、菌血症

菌血症主要見於兒童,有營養不良、鐮狀細胞貧貧血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國外已有100多例,國內也有少數病例報道,合併菌血症者症狀較嚴重,病死率高達46%。菌血症多見於發病後1~2天,抗生素治療有效。

2、溶血尿毒症綜合征

溶血尿毒症綜合征主要見於痢疾志賀菌感志賀菌感染。有些病例開始時有類白血病反應,繼而出現溶血性貧血及DIC。部分病例出現急性腎衰竭,腎臟大小動脈均有血栓及腎皮質壞死,腎小球及動脈壁有纖維蛋白沉積,約半數病例鱟試驗陽性,多數病例血清中免疫複合物陽性。內毒素血症可能和發病有關,但其他細菌引起的內毒素血症並無類似表現。本病預後嚴重。

3、關節炎

關節炎多發生於菌痢後2周內,可能為變態反應所致,主要累及大關節,可引起膝、踝關節紅腫、滲液。關節液中有凝集志賀菌的抗體,血清抗“O”效價正常。用激素治療可以迅速緩解。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症狀 常見症狀 便血 腹痛 腹瀉 高熱 裡急後重

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膿血便。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的檢查

同時大便培養所得之大腸埃希桿菌作豚鼠角膜試驗亦陽性。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診斷鑒別

診斷

確定診斷必須有EIEC血清凝集試驗陽性。

鑒別診斷

臨床注意與菌痢相鑒別。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內科 消化內科

治療週期: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5000元)

治癒率:80%

常用藥品: 復合乳酸菌膠囊 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

治療費用:1-2周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西醫治療

1、一般治療

症狀明顯的患者必須臥床休息,按照腸道傳染病消毒隔離。飲食以流質為主。病情好轉後改用稀飯、麵條等。忌食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有失水者應酌情補液。對嬰兒失水在體重5%~10%範圍,可採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溶液(ORS),每升水中含葡萄糖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經我國各地試用近2000例,平均有效率為96.9%。對反覆嘔吐或嚴重脫水者,可考慮先靜脈補液,盡快改為口服補液。

2、抗菌治療

近年來EIEC對各種藥物及抗生素的耐藥性逐年增長,目前對常用抗菌藥物如磺胺、鏈黴素、氯黴素與四環素大多耐藥,臨床療效相應降低。細菌可呈多重耐藥性。所以對於EIEC抗生素的選擇,應根據當地流行菌株藥敏試驗或患者大便標本培養的結果進行選擇,避免無針對性的濫用。在一定地區內注意輪換用藥。抗菌藥物療效的考核應以糞便培養陰轉率為主,治療結束時陰轉率應達90%以上。常用藥物包括下列幾種:

(1)奎諾酮類藥物:具有抗菌譜廣,口服易吸收等優點,近年耐藥株逐漸增多,耐藥性也可通過質粒介導。對志賀菌感染常用環丙沙星400~600mg/d,分2次或3次口服,療程3~5天。其他新的奎諾酮類藥物,對志賀菌感染也有效。

(2)磺胺甲甲唑/甲氧苄苄苄啶(復方磺胺甲甲甲唑):劑量為2片/次,2次/d,療程7天。根據我們使用結果,治癒率可達95%以上。近年來耐藥性逐步增長,療效有下降趨勢。對有磺胺過敏,白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3)抗生素:EIEC對常用抗生素如氯黴素、鏈黴素、氨苄西林大多均已耐藥,部分菌株對多西環素仍然較敏感。多數致病菌體外試驗對卡那黴素、慶大霉黴素仍較敏感,但僅能注射用藥,即時效果較好,由於腸壁組織內藥物濃度較低,不向腸腔排泌,不易清除細菌,易復發,宜和甲氧苄苄啶口服合用。國內外的研究表明,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亦對志賀氏菌有較好的療效,必要時也可選用。

預後

EIEC所致的腹瀉病死率較高。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中醫治療

中藥治療:小檗鹼0.3g/次,4次/d,7天為一療程。或用生大蒜口服,或馬莧煎劑口服,或用白頭翁湯煎劑口服,均有一定效果。

新生兒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護理

注意補充水分,以免脫水。

現在多主張繼續母乳餵養或繼續平常已習慣的飲食,如粥、麵條、蔬菜、肉末、魚等,可給一些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鉀。

宜 忌 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