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致病因素導致耳石脫離,這些脫落的耳石就會在內...

耳石症

耳石症病因

1、遺傳性因素耳硬化症患者直系先輩後代中有相同病的較多,約為54%有家族史,有人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或隱性遺傳,半數以上病例可以發現異常基因。

2、內分泌紊亂因素本病多見於青春發動期,以女性發病率高,且於妊娠、分娩與絕經期都可使病情進展加快,被認為與激素水平有關。

3、骨迷路包囊發育因素人類出生時骨迷路包囊已發育完成,唯獨在前庭前邊緣的內生軟骨層內遺留有一發育和骨化過程中的缺陷,稱窗前裂。裂內有纖維結締組織束及軟骨組織,成年後可繼續存在或發生骨化而產生耳硬化病灶,臨床及顳骨病理所見之耳硬化症病灶,亦多由此處開始。

4、自家免疫因素及其他Arslan與Rieci用組織化學染色法對耳硬化症病灶進行研究,發現在活動性病灶中,有粘多糖聚合作用改變及組織纖維、膠原纖維減少、斷裂現象,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理變化相似,Chevence用電子顯微鏡和細胞化學的方法再次證實,耳硬化症病灶屬於膠原性疾病或間質性疾病。此外,還有人發現酶代謝紊亂,是使鐙骨固定形成的原因。

耳石症預防

耳石症本身藥物治療不能阻止眩暈發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併腦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時給予輸液治療。有的患者合併焦慮、抑鬱、失眠或者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需要給予相應藥物治療,防止耳石症復發。

耳石症併發症 併發症 高血壓中耳炎

1、老年性退行性改變:發生於老年性退行性改變時,耳石膜脫落後進入半規管並沉積於此。2、外傷:頭顱外傷後或頭部加速運動,可出現耳石脫落進入半規管。3、耳部疾病:中耳乳突感染如病毒性迷路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外淋巴瘺、梅尼埃病緩解期等,均可導致耳石脫落。4、內耳供血不足:因動脈硬化、高血壓致內耳供血不足,囊斑之膠質膜變薄,耳石脫落,進入半規管。

耳石症症狀 常見症狀 頭暈 眩暈 眼球震顫

1、發病突然

症狀的發生常與某種頭位或體位活動有關。激發頭位(患耳向下)時出現眩暈症狀,眼震發生於頭位變化後3-10s之內,眩暈則常持續於60s之內,可伴噁心及嘔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訓練改變至激發頭位時出現一種旋轉性的短暫的易疲勞的眼球震動,作耳向下時眼震為順時針方向,右耳向下時為逆時針方向,眼睛震持續過程中,先是逐漸增強,其後逐漸減弱,當從臥位回至坐位時,出現一種方向相反的短暫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為數小時至數周,個別可達數月或數年,眩暈可週期性加重或緩解,眩暈的成為變化較大,嚴重者於頭輕微活動時即出現眩暈,間歇期可無任何不適,或有頭暈、眩暈發作後可有較場時間的頭重腳輕及飄浮感。

 

耳石症的檢查

耳石症的診斷完全依據於典型的臨床表現和Dix-Hallpike測試結果陽性。Dix-Hallpike測試:患者坐於檢查台上,在檢查者幫助下迅速取仰臥懸頭位,並向一側偏45度,PC-BPPV者,頭轉向患側時經數秒潛伏期後出現短暫眩暈和垂直旋轉性眼震,反覆試驗有疲勞性。當然以上最典型的臨床表現,也有的作者這樣描述:某一頭位誘發的短暫(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突發性眩暈和眼震,病程為數小時或數天。從頭位到位置眩暈發作和眼震出現有數秒鐘的潛伏期。可伴有噁心、嘔吐,但一般無聽力障礙和耳鳴。無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和體征。緩解期可無任何不適。

耳石症診斷鑒別

頸性眩暈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反覆發作與頸部運動有關,眩暈可伴有耳鳴、耳痛、頭痛、視覺症狀、頸神經根受壓的症狀和體征,少數病人發作時出現意識障礙。前庭功能、頸椎X線,TCD檢查可發現頸椎病變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血管性眩暈多發生於老年人,因前庭系統供血不足所致。眩暈可伴有耳鳴、耳聾、視覺症狀、肢體麻痺、構音困難。CT、MRI、TCD檢查可發現腦供血不足等異常。BPPV的治療有藥物治療、康復訓練法、復位手法及手術治療。許多學者推薦復位手法。

耳石症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五官科 耳鼻喉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治療週期:一周

治癒率:95%

常用藥品: 頭孢氨苄膠囊 氨苄西林膠囊

治療費用:根據醫院不同,收費標準也不一致,三級甲等醫院約(500-1000元)


耳石症西醫治療

取仰臥垂頭位,向患側轉45°,臉朝上,頭及軀體向對側轉動,直至臉朝下,頭位與中線成45°,與原仰臥位成135°,保持每種頭位6~20秒,然後坐起,治療過程中用50Hz振動器放於患側乳突後。上述方法堅持用上10---15天,會有一定的效果。

耳石症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耳石症護理

病人需要一周內高臥,即休息時墊兩個枕頭;晨起時動作緩慢,在床邊低頭靜坐幾分鐘;兩周內不要嘗試偏向發病的位置。

飲食宜清淡。

宜 1.宜吃高蛋白有營養的食物; 2.宜吃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食物; 3.宜吃高熱量易消化食物。

小白菜

白菜

小米

蘋果

忌 1.忌吃油膩難消化食物; 2.忌吃油炸、熏制、燒烤、生冷、刺激食物; 3.忌吃高鹽高脂肪食物。

辣椒(紅、尖、干)

大蒜

大蔥

宜 1.宜吃高蛋白有營養的食物; 2.宜吃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食物; 3.宜吃高熱量易消化食物。

面疙瘩

排骨湯麵

小米素羹

豆薯小米粥

小米紅棗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