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怎麼辦


痛經

症狀介紹

痛經是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者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痛經分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兩種。經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發現盆器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這一分類方法使臨床工作者對兩類痛經有一較簡明的概念。

發病原因

病因分類

一、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的病因:見於內膜管型脫落(膜性痛經)、子宮發育不全、子宮屈曲、頸管狹窄、不良姿態及體質因素、變態反應狀態及精神因素等。

二、繼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常見的原因: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先天性子宮畸形、陰道橫隔、盆腔炎症、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及宮內節育器等。

機理

一、原發性痛經

(一)前列腺素(PGs)

經研究發現痛經患者宮腔壓力升高,收縮頻率增多、收縮不協調及節律紊亂,並導致子宮血流量減少和缺氧而致患者劇痛。當給患者靜注250 lug B2受體興奮劑一間羥舒喘寧,子宮收縮消失,局部血流顯著改善,疼痛完全緩解。由此可見原發性痛經是由子宮收縮過強引起肌層缺血所致。

原發性痛經患者內膜及月經血中PGs上的含量明顯高於無痛經婦女,而近年來傾向於痛經與內膜釋放歎。過多有關。有人測定正常和痛經婦女月經第一天內膜中PGF2a的含量,正常婦女內膜中 PGF2a含量的均值為4.5 nmol/L(434 pg/mL)。痛經患者內膜中 PGF2a含量的均值為 17.20 nmol/L/差異極為顯著。在經血出現48 h內釋出 PGs最多,這與臨床痙攣性疼痛出現時間及持續情況完全一致,而且應用PGs合成抑制劑如甲滅酸類、吲哚蚓唑類衍生物(消炎痛)類、苯甲酸衍生物(布洛芬)等治療原發性痛經有效,也說明了這一點。

(二)自體激素因素

原發性痛經多發生在有排卵月經週期,說明原發性痛經與排卵後自體激素的釋放有關。而內膜中PGs的含量也呈週期性變化,PGFa的 濃度從內膜增殖期到分泌期逐漸升高,月經期達峰值。青春期少女無排卵,無痛經,其時 PCs含量僅為排卵週期的1/5;口服避孕藥後,月經血中PGs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等現象,提示卵巢笛體激素不平衡可影響內膜中D上的合成而致痛經。

(三)血管加壓素(AVP)因素

已知含精氨酸的血管加壓素,能引起未孕婦女子宮強烈收縮,局部血流量顯著下降,AVP血漿濃度及子宮對其的反應性,隨月經週期而異。在月經開始時最為敏感。原發性痛經患者月經週期第一天血漿AVP濃度明顯升高,為對照組的l-4倍,而且應用脫氨乙基催產素競爭性抑制AVP對子宮的作用,可使原發性痛經症狀明顯緩解。因此AVP亦可能是原發性痛經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精神國素

痛經常發生在心理發育不夠成熟、有神經質性格的婦女。有些女孩對月經生理認識不足,每到經期將臨即感恐懼不安。學習、工作緊張或環境突然改變以及不愉快心情等不良刺激均可通過下丘腦一垂體一卵巢軸導致體內激素改變引起痛經。但近年來研究,痛經發生很難歸咎於精神因素,而精神因素對身體任何部位的急、慢性疼痛都可產生一定影響,它對原發性痛經的作用並無更多獨特之處,因此這一因素已不為人所重視。

二、繼發性痛經

多發生在月經初潮若干年以後的育齡婦女。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子宮肌瘤、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或子宮畸形等均可引起繼發性痛經。

預防方法

1、自月經初潮起,就應學習、瞭解一些衛生常識,對月經來潮這一生理現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消除恐懼及緊張心理,可預防原發性痛經產生或提高痛閾減輕疼痛程度。注意經期及性生活衛生,防止經、產期間上行感染,積極預防和治療可能引起經血瀦留的疾病。

2、經期應注意保暖,忌寒、涼、生、冷刺激,防止寒邪侵襲。注意休息、減少疲勞,加強營養,增強體質。應盡量控制劇烈的情緒波動,避免強烈的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平時要防止房勞過度,經期絕對禁止性生活。

3、經期要注意飲食調理,經前和經期忌食生冷寒涼之品,以免寒凝血瘀而痛經加重;月經量多者,不宜食用辛辣香燥之物,以免熱迫血行,出血更甚。而且注意別濫用藥,應根據痛經的原因,辨證施治。

檢查項目

相關檢查

子宮及附件檢查

一、病史

詳細詢問月經史,包括週期、經期、經量、有無組織物排出等。瞭解有無產生疼痛的誘因,如過度緊張、焦慮、悲傷、過勞或受冷等,以及疼痛的全過程包括痛經發生的時間、性質、程度和有無漸進性加劇。

二、體格檢查

注意全身健康情況產經類型、發育和營養狀態。婦科檢查時注意子宮大小、位置、質地和活動度、有無突起或結節感,子宮骰骨韌帶及子宮兩側有無粘連、增厚、結節或腫塊、觸痛等。多數患者通過病史及婦科檢查即可作出診斷。

三、器械檢查

(一)B超掃瞄

一般採用B型超聲檢查以瞭解盆腔內有無器質性病變,如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症等。

(二)腹腔鏡檢查

能確定病變的部位與程度,如盆腔炎症;還能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取活檢;能夠鑒別子宮畸形如單角子宮、殘角子宮、雙角子宮等;鑒別盆腔腫塊,如炎性包塊、子宮肌瘤及卵巢腫瘤等。

(三)宮腔鏡檢查

可診斷部膜下肌瘤、宮腔粘連、宮內節育器嵌頓及內膜息肉、潰瘍及炎症等。

(四)盆腔靜脈造影

有助於診斷盆腔靜脈淤血綜合征。

(五)子宮輸卵管造影

可以幫助診斷先天性子宮畸形如單角、中隔子宮等、宮頸管狹窄及子宮粘連等。

鑒別診斷

應與下面的症狀進行相鑒別:

1、瘀血性痛經

瘀血性痛經是盆腔瘀血綜合征的症狀之一。

盆腔瘀血綜合征(又稱盆腔瘀血症)是由於慢性盆腔靜脈瘀血所引起的特殊病症,也是婦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見於30-50歲的經產婦。

2、繼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多見於生育後及中年婦女,因盆腔炎症、腫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

3、持續性下腹疼痛

腹部劇烈疼痛持續一小時以上而沒有緩解。

4、原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oea)即功能性痛經。痛經(dysmenorrhea)是指月經期疼痛,常呈痙攣性,集中在下腹部,其他症狀包括頭痛、乏力、頭暈、噁心、嘔吐、腹瀉、腰腿痛。是年輕女性十分常見的病症。原發性痛經不伴有明顯的盆腔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