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移位怎麼辦


子宮移位

症狀介紹

子宮移位是指子宮過度前傾或後傾的現象。子宮正常的位置為前傾位,即子宮底朝向恥骨,宮頸與宮體之間形成120°-150°的鈍角。大約80%婦女子宮呈前傾位,20%呈後傾位,有症狀者僅5%以下。子宮後傾後屈位是最常見的移位,其次為前傾前屈。

多數人無症狀,後傾後屈者有少數人有腰背酸楚、肛門墜脹、痛經、白帶過多,嚴重的可有不孕。婦科檢查即可確診。無症狀者不需治療,每日膝胸臥位可自然復位。有症狀者可行手法復位後放入子宮托保持子宮前傾位置。如合併其他病症應針對病因治療。子宮過度前屈多為先天性病變,宮體較小而宮頸細長,宮體與宮頸之間夾角小於90°,偶爾可引起痛經或不孕。治療可用宮頸擴張器擴張宮頸管及女性激素人工週期療法。

發病原因

正常子宮位置有賴於盆底肌肉及其筋膜和附著於子宮的韌帶(尤其是主韌帶)的支持。正常情況下,在體位變動,用力,膀胱、直腸充盈時子宮位置可略有改變。當支持子宮的組織受損而鬆弛,或因盆腔傾斜,坐、站、立、臥床過久,可使子宮位置有所改變。盆腔炎症、盆腔膿腫、陳舊性異位妊娠所形成的粘連、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均可將子宮向後牽引或固定在後位。子宮移位常見者有以下兩類:

子宮後位

最常見。若整個子宮向骶凹移動,而宮體與宮頸的關係不變,則稱為子宮後移;子宮體亦可明顯後屈。子宮後位可因後傾程度的不同分為三度:子宮底傾向骶骨岬者為一度,傾向骶骨凹者為二度,倒在子宮直腸陷凹者為三度。子宮輕度後位而又活動者,多無症狀。後位明顯者,常伴卵巢下垂,可有腰背酸楚、肛門墜脹感或性交疼痛。後傾後屈子宮可因宮壁肥厚導致月經異常、痛經、白帶過多,或由於宮頸外口向上,有礙精子進入宮腔,造成不孕。

子宮過度前位

多為先天性病變。宮體較小而宮頸細長,宮體與宮頸所形成角度小於90°,宮頸外口朝向陰道前壁。一般不影響健康,但可引起痛經或不孕。治療可用宮頸擴張術擴大頸管和(或)性激素人工週期療法。

預防方法

子宮移位的預防主要針對子宮後位,大多數子宮後位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要讓產婦在產後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組織及時復原。在休息期間要特別注意臥位姿勢,要避免長期仰臥位。側臥、仰臥和俯臥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從產後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運動的保健操,有利於產後的康復。在流產後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並形成粘連時會促使子宮後位的形成,故應及早積極治療。嚴格執行產後檢查,對產後子宮恢復不佳的,應及時糾正。

1、睡眠時最好採取側臥位,不要採取仰臥位,以免日久天長,由於重力學關係子宮倒向後方;需要注意的是,子宮位置常與睡眠姿勢有關,流產後及長期仰臥睡眠的婦女,容易造成子宮後位,所以建議堅持俯臥位睡眠或胸膝側臥位。

2、養成按時排除大小便的習慣,不使膀胱過度充盈,不因習慣性便秘而增加腹壓。

3、平時注意體育鍛煉,增強骨盆腔內韌帶和盆底肌肉的張力,盡量使它不鬆弛。

4、避免患慢性支氣管炎,經常咳嗽向下用力。

檢查項目

相關檢查

子宮及附件檢查

診斷主要依靠雙合診或三合診,摸清子宮位置、大小、活動度及有無脫垂的卵巢。無症狀而活動的後位子宮無需治療。較長期每日定時採取膝胸臥位可能使移動性的後位子宮自然復位。

鑒別診斷

有症狀者,可於雙合診或三合診時手法復位,然後放入合適的子宮托以維持子宮的前屈位置。

嚴重子宮後位而症狀明顯,經手法復位或用子宮托復位後症狀有改善者;或除子宮後位外,找不出其他原因的不孕症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如果繼發於炎症、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應先治療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