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眼神經麻痺怎麼辦


動眼神經麻痺

症狀介紹

各區域的病變引起動眼神經及其支配組織功能喪失稱為動眼神經麻痺。動眼神經麻痺時,出現上眼瞼下垂,眼球向內、向上及向下活動受限而出現外斜視和復視,並有瞳孔散大,調節和聚合反射消失。週期性現象為間腦植物神經中樞發生之節律性衝動直接作用於動眼神經引起。

病因分為:

1.先天性動眼神經麻痺:此型較少見,絕大多數為單眼,其原因為發育異常或產傷所致。

2.後天性動眼神經麻痺:後天性動眼神經麻痺雖較先天性動眼神經麻痺為多見,但在與眼球運動有關的三對腦神經中,它是較少發生的。

發病原因

先天性動眼神經麻痺:此型較少見,絕大多數為單眼,其原因為發育異常或產傷所致。

後天性動眼神經麻痺:後天性動眼神經麻痺雖較先天性動眼神經麻痺為多見,但在與眼球運動有關的三對腦神經中,它是較少發生的。臨床上動眼神經的分支麻痺較動眼神經麻痺多見。動眼神經上支麻痺較下支麻痺為多見。具體病因包括:

一、腦幹病變

1、Benedikt綜合征,表現為同側動眼神經麻痺和對側意向性震顫。

2、 Weber綜合征,表現為同側動眼神經麻痺和對側偏癱。

二、炎症環境

1、腦膜炎。

2、腦炎。

3、由酒精、鉛、砷和一氧化碳中毒或者由糖尿病導致的多發性神經炎。

4、帶狀皰疹病毒感染。

5、埃可病毒感染。

三、血管病變

1、微動脈瘤。

2、頸內動脈(ICA) 剝離、ICA狹窄。

3、頸動脈海綿狀瘺。

四、腫瘤

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

五、脫髓鞘疾病

1、多發性硬化症。

2、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

六、外傷

七、其他

1、前交通動脈瘤。

2、雙側慢性硬膜下血腫。

3、先天性弓形體病。

4、“Crack” cocaine。

5、診斷性血管造影。

6、視神經嗜酸性肉芽腫。

7、額竇粘液囊腫。

8、感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

9、 白血病。

10、接種麻疹疫苗。

11、重症肌無力。

12、眼肌麻痺性偏頭痛。

13、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

14、噗林症。

15、肉瘤樣病。

16、雪旺氏細胞瘤。

17、顳動脈炎。

18、偉哥藥物治療 (檸檬酸鹽西地那非片)。

預防方法

動眼神經麻痺的情形並不算少見,若是無其他進行性的疾患,病人通常可以在幾個月內自行恢復正常,治療的重點在於針對原始病因做處理以及症狀的緩解,消除兩眼復視,矯正眼瞼下垂的情形,是眼科學治療的重點。

 

檢查項目

相關檢查

動眼神經檢查 轉頭試驗

動眼神經麻痺的診斷主要依賴詳細的眼科神經學檢查,包括眼瞼下垂、眼位外斜、瞳孔擴張、兩眼協調性不佳等等症狀,視網膜、視乳頭檢查也是一個重點,另外一個檢查的方向則是放在排除足以危害其他組織器官的疾病。因此,除了基本眼科神經學的檢查之外,我們也必須進行某些影相學檢查(電腦斷層CT、核磁共震儀MRI、血管造影) ,排除掉一些進行性的疾病,若是病患原先本身並無特殊的全身性疾病(諸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則要懷疑是否有腦神經血液,血管,,腫瘤等疾病,也就是要排除第三對腦神經路徑上的病變,如果有必要,會同神經科專家做適當的會診也是相當重要。

鑒別診斷

1.動眼神經麻痺再生錯向綜合征:動眼神經麻痺後再生紊亂時,眼外肌被再生方向錯誤的神經纖維所支配,可以伴隨各種眼球運動,有奇異的眼瞼運動表現為患眼企圖下轉或內轉時出現眼瞼退縮或瞳孔縮小,一般無自動節律改變,個別病例週期性痙攣與再生錯向合併存在多見於先天性或外傷性動眼神經麻痺的急性期或恢復期。  

2.Marcus-Gunn綜合征:又稱下頜瞬目綜合征,由MarcusGunn首先描述故而得名。週期性動眼神經麻痺常見於先天性上瞼下垂合併上直肌麻痺的患者,表現為先天性上瞼下垂與翼狀肌的特殊連帶運動即同側翼狀肌受刺激時患眼下垂和眼瞼退縮,這種眼瞼退縮常發生在張嘴、下頜前突咀嚼及伸舌等運動時,瞳孔無異常改變其病因可能與三叉神經分支錯向到第Ⅲ腦神經支配提上瞼肌的位置有關。  

3.Marin-Amat綜合征:又稱反下頜瞬目綜合征。週期性動眼神經麻痺的特點是當張口及下頜運動時出現眼瞼下垂,閉口或停止咀嚼時上瞼下垂消失。  

4.眼肌型重症肌無力(ocular myopathy myasthenia gravis): 週期性動眼神經麻痺是一種累及神經-肌肉接頭處的突觸後膜乙酰膽鹼受體,導致神經-肌肉間興奮傳遞障礙,具有反覆復發與緩解傾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現為早期出現上瞼下垂單眼或雙眼,晨輕午後重,瞳孔括約肌受累較晚。麻痺肌的麻痺輕重程度及斜視度數變化較大常有復視,注射新斯的明或滕喜龍後上述症狀減輕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