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性疾病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風濕性疾病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如肌腱、滑囊、筋膜等一組疾病,病因多樣,如感染性、免疫性、代謝性、內分泌性、退化性、地理環境性、遺傳性等,各種原因所致的關節炎占重要組...

風濕性疾病

風濕性疾病病因

組織損害(30%):

涉及全身的間質組織,結締組織是風濕性疾病中最重要的病變場所,無論緻密結締組織如軟骨和肌腱,還是疏鬆結締組織,均可有廣泛的不同程度的損害。疏鬆結締組織損害的特點是:粘液樣水腫、類纖維蛋白變性,肉芽腫形成,炎症細胞浸潤,晚期呈透明性或硬化等變化,血管炎廣泛存在,尤以動脈系統中的小動脈炎為主,表現為血管內皮細胞和外皮細胞增生或全層炎症。

免疫損傷(30%):

在風濕性疾病中的發病中佔有重要位置,許多風濕性疾病,至少部分是因為免疫異常所致的組織損傷。免疫損傷可分四個基本類型:過敏性Ⅰ型反應,可以是局部或全身型;抗體-介導Ⅱ型反應,其特點是抗體可與本來的細胞表面抗原或吸收附於細胞表面的抗原相結合,免疫複合物Ⅲ型反應,特點是免疫複合物在細胞或組織表面局部沉著;細胞一介導Ⅳ型反應,是致敏的T細胞與特異性抗原直接接觸的結果,反應過程不需要抗體及補體,這些類型不相互排斥,在某些病人可同時存在。

免疫遺傳學的進展和HLA抗原與相關疾病的研究增加了對風濕性疾病的發病機理認識。與MHC基因相關的很多風濕性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的,HLA-B27編碼的基因與強直性脊柱炎有密切的相關。

遺傳因素(30%):

早在1889年就有人指出,風濕病常可在同一家系成員中發病。此後也有人發現家族性發病比率較高。父母有風濕病的兒童,其發病率高於雙親無風濕病的兒童。有關單卵雙胞胎的研究認為,其中一個患風濕病,則另一個有20%的可能亦將發病。因此在對風濕病患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之後,有的學者認為風濕病的易感性與常染色體的隱性基因有關,但並未得到其他學者的進一步證實。

另一項對40對雙卵雙胞胎的研究,只有2對有風濕病的相同病史。人類白細胞抗原系統(HLA),抗原在第6號染色體短臂上受基因支配。有人對風濕病患者進行了 HLA檢查,證明HLA-BW35與風濕病的易感性有關。芬蘭人的風濕病患者HLA-BW35佔多數,而英國人的風濕病患者HLA-BW15佔少數。因此,風濕病與HLA型的關係可能還和種族有關。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具有HLADRβ1*0405等位基因者較較一般人群為高;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中C1q、C2、C4基因的缺失較一般人群高,說明有易感基因存在。易感基因不僅增強易感性同時影響疾病的嚴重程度。因此,認為風濕病的發病與遺傳有密切的關係,或者說基因遺傳是風濕病發病的易感因素,但尚缺乏足夠的證據證明風濕病是一種遺傳病。隨著人類遺傳密碼的解譯,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遺傳與風濕病發病的關係會被人類認識的越來越清楚,基因治療也會成為現實的。

風濕性疾病預防

提高免疫力

生活上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緒樂觀,限制飲酒,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並注意適當補充優質蛋白質、各種維生素。

積極治療感染性病灶

感染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加重或症狀惡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齲齒、齒槽溢膿、扁桃腺炎、副鼻竇炎、慢性中耳炎等都是重要的感染源,必須及時根治。

避免誘因

受涼、受潮濕、精神緊張、過度疲勞、失眠、外傷(如關節扭傷、跌傷和骨折)等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加重的誘發因素,必須避免。另外治療用藥要嚴格按照醫囑規定進行,服藥不規律、擅自停藥也是誘發或加重的因素。

注意飲食調節

要強調飲食的營養,又要重視進食品種的衡定性。因進食品種的突然改變,是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加重或症狀惡化的重要因素,而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飲食也有可能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復發。

 

風濕性疾病併發症 併發症 心力衰竭白內障

併發症:心力衰竭、白內障、胃腸道出血等。

風濕性疾病症狀 常見症狀 關節畸形 關節疼痛 紅斑(邊界清楚 呼吸困難 類似蕁麻疹的皮... 視力障礙 關節僵硬 胃腸道出血 心臟擴大 心臟雜音

多數風濕性疾病呈慢性病程,同一疾病在不同個體或不同時期臨床表現可能有較大差異。病程呈反覆發作與緩解。

一、疼痛綜合征

關節、肌肉、肌腱疼痛相當普遍,四肢大小關節均可累及,以對稱性關節痛居多。晨僵和雷諾征是重要的伴隨症狀。疼痛的起病、性質、部位、持續時間、是否伴全身症狀和起病年齡均因病人而異。例如痛風發作突然急驟,足母趾關節痛多見。類風濕性關節起病緩慢,多影響腕、掌指、近端指間關節和頸椎。而強直性脊柱炎幾乎無例外地先自腰痛開始,上行性進展,周圍關節受影響時,也多是下肢大關節。系統性紅斑狼瘡除關節痛外,週身系統性表現更為明顯。部分病人最終出現關節僵硬、畸形、功能喪失、部分病人雖反覆有關節腫痛,但終無畸變。

二、皮膚表現

多數患者有皮膚改變,系特異性或非特異性。表現多樣,蕁麻疹、環形紅斑、丘疹性紅斑、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面部紅斑等。皮膚病變的病理基礎是血管炎,其中最主要的是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受累血管大小,反應強度,持續時間,累及範圍和病理變化均依不同皮膚損害而異。

三、眼部表現

眼部症狀可先於全身症狀數月或數年出現。有的則成為病程中的突出表現,病變可累及角膜、視網膜、色素層、症狀有眼部乾燥、眼內壓增高、白內障、眶肌炎、眼肌麻痺、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四、肺部表現

呼吸困難是常見主訴,原因有肺炎、嗜酸細胞肺部浸潤、肺出血、局灶性肉芽腫形成、纖維化性肺泡炎、間質性肺炎和胸腔積液。

五、消化系統表現

由於基本病理改變是廣泛的小血管炎,消化系統受累範圍亦廣泛,如胃腸道出血,穿孔或腸梗阻,可危及生命,肝臟受累多見,且可能是本病的突出表現,表現有肝大、黃疸、肝區痛、噁心、嘔吐、以慢性活動性肝炎形式出現。

六、心血管系統表現

心肌、心內膜、心包、傳導系統、動靜脈均可受累。臨床表現心臟擴大、心率加快、心瓣膜區收縮期雜音、心包摩擦音、血壓高及各種心律失常,嚴重者有心力衰竭。

七、腎臟表現

腎病變相當普遍,有腎間質炎症、纖維化、膜性腎病、腎小球基底膜增厚、澱粉樣變等。出現浮腫、多尿或少尿、蛋白尿、高血壓和急慢性腎功衰竭。

可有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口腔潰瘍、腮腺腫大、中耳炎、色素沉著症等。

風濕性疾病的檢查

一、血象

常有輕、中度貧血、合併溶血時,貧血加重。部分患者有白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或全血細胞減少。

二、免疫學檢查

是風濕性疾病的重要檢查,多種自身抗體可呈陽性反應,抗核抗體(ANA)泛指一類具有抗各種核成分的抗體,由於核抗原不同,分成不同種ANA,如抗核蛋白抗體(抗DNP抗體),抗DNA抗體,包括兩大類,即抗單鏈DNA(變性DNA)的抗體(抗ss-DNA抗體)和抗雙鏈DNA(天然DNA)抗體(抗ds-DNA抗體);抗可提取的核抗原抗體(抗ENA抗體)中又有抗核糖蛋白抗體(抗RNP抗體)和抗Sm抗體,抗RNA抗體,抗胞漿抗體和抗核抗原抗體。

不同的風濕性疾病時各種抗體的檢出率不同。

類風濕因子(rheumamtoid factor RF)是一種巨球蛋白的自身抗體,可與變性或凝集的lgG分子的Fc片段抗原決定簇起反應。RF主要為lgM型抗體,也有lgG型及lgA型。在風濕性疾病中類風濕性關節炎RF檢出率最高,約70-90%,系統性紅斑狼瘡,硬化症混合結締組織病、乾燥綜合征也可陽性。其他如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慢性炎症、腫瘤放療化療後等均有陽性發現。

三、其他

血沉常增快,C反應蛋白陽性,低補體血症,高尿酸血病,免疫複合物陽性。血中免疫球蛋白增高或降低。依累及的臟器損傷程度,有尿液、腎功能、心功能等改變。在風濕性疾病中關節X片有特徵性或非特徵性改變,須結合臨床資料和實驗室檢查綜合考慮。

風濕性疾病診斷鑒別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

(一)其它病因的關節炎

1.類風濕性關節炎

為多發性對稱指掌等小關節炎和脊柱炎。特徵是伴有“晨僵”和手指紡錘形腫脹,後期出現關節畸形。臨床上心臟損害較少,但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心包病變和瓣膜損害。X線顯示關節面破壞,關節間隙變窄,鄰近骨組織有骨質疏鬆。血清類風濕因子陽性,免疫球蛋白IgG、IgM及IgA增高。

2.膿毒血症引起的遷徒性關節炎

常有原發感的徵候,血液及骨髓培養呈陽性,且關節內滲出液有化膿趨勢,並可找到病原菌。

3.結核性關節炎

多為單個關節受累,好發於經常活動受磨擦或負重的關節,如髖、胸椎、腰椎或膝關節,關節疼痛但無紅腫,心臟無病變,常有其它部位的結核病灶。X線顯示骨質破壞,可出現結節性紅斑。抗風濕治療無效。

4.結核感染過敏性關節炎(Poncet病)

體內非關節部位有確切的結核感染灶,經常有反覆的關節炎表現,但一般情況良好,X線顯示無骨質破壞。水楊酸類藥物治療症狀可緩解但反覆發作,經抗結核治療後症狀消退。

5.淋巴瘤和肉芽腫

據報道白血病可有10%病例出現發熱和急性多關節炎症狀,且關節炎表現可先於周圍血象的變化,因而導致誤診。其它淋巴瘤和良性肉芽腫也有類似的報告。

6.萊姆關節炎(Lyme病)

此病是由蜱傳播的一種流行病。通常在蜱叮咬後3~21天出現症狀。臨床表現為發熱,慢性遊走性皮膚紅斑,反覆發作性不對稱性關節炎,發生於大關節,可有心臟損害,多影響傳導系統,心電圖示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亦可出現神經症狀如舞蹈症、腦膜腦炎、脊髓炎、面神經癱瘓等。實驗室檢查循環免疫複合物陽性,血沉增快。血清特異性抗體測定可資鑒別。

風濕性疾病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內科 風濕免疫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週期:3-6個月

治癒率:80%

常用藥品: 麝香壯骨膏 天麻膠囊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5000 -- 10000元)


風濕性疾病西醫治療

風濕性疾病治療目的是改善症狀和改變病情,阻抑進展。

藥物治療:改善症狀的藥物應用最廣泛的是非甾體類藥物,如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芬必得等,服藥後短時間內取得抗炎、消腫、解熱、止痛之效。腎上腺皮質激素應早期應用,特別在合併心、腦、肺、腎等重要臟器病變時,能迅速緩解病情,激素在病情緩解後應逐漸減量,減量過快會引起病情重新加重。

風濕性疾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風濕性疾病護理

日常護理

風濕病是多因素的疾病,在預防方面有一定的困難。不過,痛風性關節炎與生活習性關係密切一點,就可以預防。只要飲食上戒煙忌酒,少吃含嘌呤類高的食物(海鮮和動物內臟等),可以減少發作。

需要強調一下,關節炎不僅僅指風濕性關節炎。現在老百姓的認識上有誤區,一講風濕,就是風濕性關節炎,一講關節炎也是風濕性關節炎,這都是錯誤的概念。事實上,風濕性關節炎現在在我們國家已經很少了,至少在大城市裡面很少。風濕性關節炎高發期是在上世紀50年代很多,目前因為有很多有效的抗生素,及時、早期把化膿性扁桃體炎等誘發性疾病治癒,所引起的風濕熱和風濕性關節炎就減少了。

改善病情的藥有青霉胺、金製劑、雷公籐和免疫抑制劑,據不同病種,不同個體,不同病情適當選擇,即強調治療的個體化。

飲食保健

適宜飲食

1、酒性辛熱,能祛散寒邪,如是寒濕體質或是證屬寒濕內阻的,可飲用一些藥酒。

2、祖國醫學中具特殊功效的蛇蟲類藥食妙品,如烏梢蛇、蝮蛇、蠍子、蜈蚣、蚯蚓、蜂房、殭蠶等,一般以浸酒、研末單味或復方做成藥膳食療,對改善風濕熱的關節炎腫痛等證候有一定療效。

3、痺證屬風濕熱型:食療中宜多吃清涼食品,如金銀花露、菊花茶、薏苡仁粥、綠豆、蘆根等,同時以北黃芪、忍冬籐、海風籐、黃柏、牛膝等藥食兼用之品在食療中配餐或水煎內服,往往可在半個月左右控制症狀,使關節腫痛消失或減輕,關節功能改善。

4、痺證屬風寒濕型:食療中宜用性溫熱之品,以祛除寒濕,如食用豬、牛、羊肉及骨湯等;還宜用具補氣血、益肝腎與祛風濕之功為一體之食品、藥食兼用之品,如蛇肉、狗肉、鱔魚、雞血籐、附子、桂枝、細辛、黃芪、丹參、黃精、川芎等。

飲食禁忌

1、南方濕熱較重,如伴有濕熱之象的患者,則不宜飲酒,因為酒性原本濕熱,熱重傷肝,濕重傷脾,如再浸入附子、川烏、細辛一類的熱藥,會加重內熱和腫痛。

2、糖類及也要少食,因為此類食物久食多食容易損傷脾胃,導致痰濕的滋生,從而加重病情。

3、處於急性期有關節腫脹的患者,食鹽用應比正常人少,因為鹽攝入過多會造成水鈉瀦留,停滯於關節,更會加重關節的腫脹程度。

4、風濕熱痺型忌食溫燥傷陰食物。如生薑、大蒜、辣椒、花椒、八角、桂皮、洋蔥、荔枝、狗肉 、羊肉、豬肝、豬肚等。

宜 1.宜吃高蛋白有營養的食物;2.宜吃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食物;3.宜吃高熱量易消化食物。

鴨肝

雞腿

雞肉

鵝肉

忌 1.忌吃油膩難消化食物;2.忌吃油炸、熏制、燒烤、生冷、刺激食物;3.忌吃高鹽高脂肪食物。

鴨蛋

鴨血(白鴨)

鴨肉

松子仁

宜 1.宜吃高蛋白有營養的食物;2.宜吃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食物;3.宜吃高熱量易消化食物。

雜糧粥

蔬菜雜燴粥

蕎麥粥

肉片粥

小麥粥

花生杏仁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