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是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交感型頸椎病症狀繁多,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少數為交感...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病因

勞損(20%):

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易發生頸椎病。小於30歲的頸椎病人,多從事低頭工種。

頭頸部外傷(15%):

50%髓型頸椎病與頸部外傷有關。一些病人因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膨出、椎管內軟組織病變等使頸椎管處於狹窄臨界狀態中,頸部外傷常誘發症狀的產生。

不良姿勢(20%):

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等;臥車上睡覺,睡著時肌肉保護作用差,剎車時易出現頸部損傷。

慢性感染(15%):

主要是咽喉炎,其次為齲齒、牙周炎、中耳炎等。這些部位的炎症刺激頸部軟組織或通過豐富淋巴系統引起頸枕部軟組織病變。有人認為,慢性咽喉部感染是頸椎病重要發病因素,這可能與軟組織慢性勞損炎症相互影響而加重病情之故。

風寒濕因素(10%):

外界環境的風寒濕因素可以降低機體對疼痛的耐受力,可使肌肉痙攣、小血管收縮、淋巴回流減慢、軟組織血循環障礙,繼之產生無菌性炎症。因此,風寒濕因素不僅是誘因,也可作為病因引起病變產生症狀。

頸椎結構的發育不良(5%):

先天性小椎管、頸椎退變等是一些頸椎病發病基礎。國外統計40—50歲有退變者占25%,55歲以上有退變者占85.5%。頸椎中央椎管、神經根管狹小者頸椎病的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預防

1、注意適當休息: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保持固定姿勢等,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強化頸椎病症狀。  

2、改變用枕習慣:椎的生理曲度(簡稱頸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生改變,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

3、積極鍛煉: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煉,正確的鍛煉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4、可使用熱敷:對於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併發症 併發症 噁心和嘔吐

心悸、胸悶、噁心甚至嘔吐。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症狀 常見症狀 耳鳴 記憶力障礙 兩眼乾澀 視力常呈霧狀模糊感 聽力下降 瞳孔異常 頭暈 胃腸道症狀 眼脹 注意力不集中

1.頭部症狀:如頭暈或眩暈、頭痛或偏頭痛、頭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偶有因頭暈而跌倒者。

2.眼耳鼻喉部症狀:眼脹、乾澀或多淚、視力變化、視物不清、眼前好像有霧等;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過敏性鼻炎”,咽部異物感、口乾、聲帶疲勞等;味覺改變等。

3.胃腸道症狀:噁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以及咽部異物感等。

4.心血管症狀: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5.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有時感覺疼痛、麻木但是又不按神經節段或走行分佈。

以上症狀往往與頸部活動有明顯關係,坐位或站立時加重,臥位時減輕或消失。頸部活動多、長時間低頭、在電腦前工作時間過長或勞累時明顯,休息後好轉。

6.臨床檢查:頸部活動多正常、頸椎棘突間或椎旁小關節周圍的軟組織壓痛。有時還可伴有心率、心律、血壓等的變化。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檢查 展開

1.頸椎病的試驗檢查

頸椎病的試驗檢查即物理檢查,包括:

(1)前屈旋頸試驗:令患者頸部前屈、囑其向左右旋轉活動。如頸椎處出現疼痛,表明頸椎小關節有退行性變。

(2)椎間孔擠壓試驗(壓頂試驗):令患者頭偏向患側,檢查者左手掌放於患者頭頂部、右手握拳輕叩左手背,則出現肢體放射性痛或麻木、表示力量向下傳遞到椎間孔變小,有根性損害;對根性疼痛厲害者,檢查者用雙手重疊放於頭頂、間下加壓,即可誘發或加劇症狀。當患者頭部處於中立位或後伸位時出現加壓試驗陽性稱之為Jackson壓頭試驗陽性。

(3)臂叢牽拉試驗:患者低頭、檢查者一手扶患者頭頸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否感到放射痛或麻木,這稱為Eaten試驗。如牽拉同時再迫使患肢作內旋動作,則稱為Eaten加強試驗。

(4)上肢後伸試驗:檢查者一手置於健側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於患者腕部,並使其逐漸向後、外呈伸展狀,以增加對頸神經根牽拉,若患肢出現放射痛,表明頸神經根或臂叢有受壓或損傷。

2.X線檢查

正常40歲以上的男性,45歲以上的女性約有90%存在頸椎椎體的骨刺。故有X線平片之改變,不一定有臨床症狀。現將與頸椎病有關的X線所見分述如下:

(1)正位:觀察有無樞環關節脫位、齒狀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頸椎橫突有無過長,有無頸肋。鉤椎關節及椎間隙有無增寬或變窄。

(2)側位:1曲度的改變 頸椎發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彎曲。2異常活動度 在頸椎過伸過屈側位X線片中,可以見到椎間盤的彈性有改變。3骨贅 椎體前後接近椎間盤的部位均可產生骨贅及韌帶鈣化。4椎間隙變窄 椎間盤可以因為髓核突出,椎間盤含水量減少發生纖維變性而變薄,表現在X線片上為椎間隙變窄。5半脫位及椎間孔變小 椎間盤變性以後,椎體間的穩定性低下,椎體往往發生半脫位,或者稱之為滑椎。6項韌帶鈣化 項韌帶鈣化是頸椎病的典型病變之一。

(3)斜位:攝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來觀察椎間孔的大小以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的情況。

3.肌電圖檢查

頸椎病及頸椎間盤突出症的肌電圖檢查都可提示神經根長期受壓而發生變性,從而失去對所支配肌肉的抑製作用。

4.CT檢查

CT已用於診斷後縱韌帶骨化、椎管狹窄、脊髓腫瘤等所致的椎管擴大或骨質破壞,測量骨質密度以估計骨質疏鬆的程度。此外,由於橫斷層圖像可以清晰地見到硬膜鞘內外的軟組織和蛛網膜下腔。故能正確地診斷椎間盤突出症、神經纖維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對於頸椎病的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診斷鑒別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鑒別診斷:目前尚缺乏客觀的診斷指標。出現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的臨床表現、影像學顯示頸椎節段性不穩定。對部分症狀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狀神經節結封閉或頸椎高位硬膜外封閉後,症狀有所減輕,則有助於診斷。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暈:

(1)耳源性眩暈:由於內耳出現前庭功能障礙,導致眩暈。如美尼耳氏綜合征、耳內聽動脈栓塞。

(2)眼源性眩暈: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

(3)腦源性眩暈:因動脈粥樣硬化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腔隙性腦梗塞;腦部腫瘤;腦外傷後遺症等。

(4)血管源性眩暈:椎動脈的V1和V3段狹窄導致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高血壓病、冠心病、嗜鉻細胞瘤等。

(5)其他原因:糖尿病、神經官能症、過度勞累、長期睡眠不足等。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內科 神經內科

治療方式:物理治療 手術治療 中醫治療

治療週期:1-3個月

治癒率:30%

常用藥品: 抑眩寧膠囊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0 --50000元)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西醫治療

1、絕大多數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通過合理的保守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均可以得到緩解和治癒。保守治療方法很多,如進行頸椎牽引、針灸、電療、中藥外用等。

2、交感神經症狀嚴重,反覆發作,經嚴格保守治療3個月以上無效,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者,可以手術治療。

3、經上胸部硬脊膜外腔注射局部麻醉藥封閉行頸星狀神經節,封閉治療交感神經症狀療效尚可。

4、其他如中醫辨證論治亦可採用。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護理

日常護理

1.調整日常生活與工作量,有規律地進行活動和鍛煉,避免勞累。

2.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情緒激動和緊張。   3.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纖維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根據不同的症狀,有不同情況的飲食要求,具體詢問醫生,針對具體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飲食標準。

宜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

蜂蜜

雞蛋

鵝肉

芝麻

忌 1.要少吃高脂肪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調味品或食物;3.少飲咖啡,少喝酒;4.少吃油炸食品。

白酒

鴨蛋

鴨血(白鴨)

鴨肉

宜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

小白菜餡包子

白菜粥

鹽漬油菜薹

油菜葉拌豆絲

番茄雞蛋煎餅

雞蛋銀耳羹

土豆泥牛奶粥

牛奶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