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麻疹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小兒麻疹是由小兒麻疹病毒感染所引起,主要是影響到皮膚及呼吸道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疾病。這種疾病的潛伏期是7-14天,小兒麻疹發生併發症的幾率很高,可並發肺炎。小兒麻疹是冬末春初易...

小兒麻疹

小兒麻疹病因

發病原因:

麻疹病毒感染(65%):

現代醫學認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患者是唯一傳染源,在潛伏期末2~3天至出疹後5天(如並發肺炎,則延至出疹後10天)有傳染性。隨著麻疹減毒活疫苗的普遍應用,其發病率已大為降低,但少數地區由於預防工作不夠健全,仍有局部流行。其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也可通過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間接傳播。

免疫力低下(25%):

兒童的免疫力特徵常表現出免疫系統發育不夠成熟,功能尚欠完善,由於免疫功能低下,身體呈現不抵抗狀態,麻疹病毒乘虛而入,造成感染。

 

 

 

小兒麻疹預防

1.管理傳染源

對病人應嚴密隔離,對接觸者隔離檢疫3周;流行期間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機構應暫停接送和接收易感兒入所。

2.切斷傳播途徑

病室注意通風換氣,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線照射;醫護人員離開病室後應洗手更換外衣或在空氣流通處停留20分鐘方可接觸易感者。

3.保護易感人群

(1)自動免疫 麻疹活疫苗的應用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辦法。

(2)被動免疫 有密切接觸史的體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兒應採用被動免疫。

小兒麻疹併發症 併發症 肺炎心肌炎小兒支氣管炎

麻疹感染過程中由於體內免疫力低下,很易繼發其他病毒或細菌性感染,尤其在年幼體弱和營養不良患者,也可因環境惡劣及護理不當引起。呼吸道繼發感染最為多見,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或大腸桿菌所致;繼發病毒感染則以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為多,也可發生細菌病毒合併感染。

小兒麻疹症狀 常見症狀 皮膚斑丘疹 發燒 淋巴結腫大 流淚 流清涕 食慾減退 猩紅熱樣皮疹 咽部充血

因小兒麻疹也屬於呼吸道疾病,故一般感冒發燒的症狀都會有,除此之外還有其特定的症狀。在第一或第二天,病童會有發熱、流涕、眼睛紅而盈淚、乾咳以及可能出現腹瀉的症狀。到了第三天,病童體溫下降,口腔內膜出現白色鹽粒狀的斑點。在第四到第五天,病童體溫又上升,出現皮疹。皮疹最先出現在額頭及耳後,呈紅色斑點,寬約2 -3毫米,微微隆起。皮疹逐漸向頭部及身體擴散,當皮疹擴散時,其斑點愈來愈大,並且彼此相接在一起。到了第六天,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速度很快,通常到了第七天時,所有症狀都消失,大多數情況下,病童的症狀會在7 -10天內消失。

典型小兒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潛伏期:小兒麻疹潛伏期一般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在潛伏期內可有輕度體溫上升。

2、前驅期:小兒麻疹前驅期也稱發疹前期,一般為3-4天。這一期的主要表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1發熱,見於所有病例,多為中度以上發熱;2咳嗽、流涕、流淚、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狀,以眼症狀突出,結膜發炎、眼瞼水腫、眼淚增多、畏光、下眼瞼邊緣有一條明顯充血橫線(Stimson線),對診斷小兒麻疹極有幫助。3Koplik斑,在發疹前 24-48小時出現,為直徑約1.0mm灰白色小點,外有紅色暈圈,開始僅見於對著下臼齒的頰粘膜上,但在一天內很快增多,可累及整個頰粘膜並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現後即逐漸消失可留有暗紅色小點;4偶見皮膚蕁小兒麻疹,隱約斑疹或猩紅熱樣皮疹,在出現典型皮疹時消失;5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異症狀,如全身不適、食慾減退、精神不振等。嬰兒可有消化系統症狀。

3、出疹期:小兒出疹期多在發熱後3-4天出現皮疹。體溫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開始為稀疏不規則的紅色斑丘疹,疹間皮膚正常,始見於耳後、頸部、沿著髮際邊緣,24小時內向下發展,遍及面部、軀幹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嚴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膚水腫,面部浮腫變形。大部分皮疹壓之褪色,但亦有出現瘀點者。全身有淋巴結腫大和脾腫大,並持續幾周,腸系膜淋巴結腫可引起腹痛、腹瀉和嘔吐。闌尾粘膜的小兒麻疹病理改變可引起闌尾炎症狀。疾病極期特別是高熱時常有譫妄、激惹及嗜睡狀態,多為一過性,熱退後消失,與以後中樞神經系統合併症無關。此期肺部有濕性羅音,X線檢查可見肺紋理增多。

4、恢復期:小兒出疹3-4天後皮疹開始消退,消退順序與出疹時相同;在無合併症發生的情況下,食慾、精神等其他症狀也隨之好轉。疹退後,皮膚留有糠麩狀脫屑及棕色色素沉著,7 -10天痊癒。

其他類型的小兒麻疹

1、輕症小兒麻疹:多見於在潛伏期內接受過丙種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個月的體內尚有母親抗體的嬰兒。發熱低上呼吸道症狀較輕,小兒麻疹粘膜斑不明顯,皮疹稀疏,病程約1周,無併發症。

2、重症小兒麻疹:發熱高達40℃以上,中毒症狀重,伴驚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藍色者,常有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嘔血、 咯血、血尿、血小板減少等,稱為黑小兒麻疹,可能是DIC的一種形式;若皮疹少,色暗淡,常為循環不良表現。此型患兒死亡率高。

3、無疹型小兒麻疹:注射過小兒麻疹減毒活疫苗者可無典型粘膜斑和皮疹,甚至整個病程中無皮疹出現。此型診斷不易,只有依賴前驅症狀和血清中小兒麻疹抗體滴度增高才能確診。

4、異型小兒麻疹:為接種滅活疫苗後引起。表現為高熱、頭痛、肌痛,無口腔粘膜斑;皮疹從四肢遠端開始延及軀幹、面部,呈多形性;常伴水腫及肺炎。國內不用小兒麻疹滅活疫苗,故此類型少見。

5、成人小兒麻疹:由於小兒麻疹疫苗的應用,成人小兒麻疹發病率逐漸增加,與兒童小兒麻疹不同處為:肝損壞發生率高;胃腸道症狀多見,如噁心、嘔吐、腹瀉及腹痛;骨骼肌病,包括關節和背部痛;小兒麻疹粘膜斑存在時間長,可達7天,眼部疼痛多見,但畏光少見。

小兒麻疹的檢查 展開

1.細胞學和病毒抗原檢查 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或尿液沉渣的脫落細胞塗片,採用Gemsa或HE染色,在普通光鏡下可見到多核鉅細胞形成和分佈於上皮細胞核內和胞漿內的嗜酸性包涵體。病程第1周檢查陽性率可高達90%左右,對麻疹診斷有重要參考價值。如果對上述塗片標本作特異性抗體標記染色,則可進一步檢查麻疹病毒抗原。

2.血清抗體檢測 血清特異性IgM抗體是新近感染的標誌,應用免疫螢光或捕獲ELISA法檢測麻疹IgM抗體,是目前普遍採用的特異性診斷方法,僅需單份血清標本,在發病後3天左右即可檢出(發病後5~20天檢出陽性率最高),且不受類風濕因子干擾。如果近1個月內未接種過麻苗,而血清麻疹IgM抗體陽性,即可確診。留取病程急性期和恢復期(病後2~4周)雙份血清,以血凝抑制(H1)試驗和微量中和試驗檢測總抗體,或以 ELISA、IFA 檢測麻疹IgG抗體,則恢復期血清抗體滴度≥4倍增長,方有診斷價值,可作為回顧性診斷依據。

鼻咽拭子分離麻疹病毒,肺部X線片可見大片融合病灶。心電圖見低電壓,T波倒置、傳導異常等。腦電圖檢查50%可見異常。

小兒麻疹診斷鑒別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症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

鑒別診斷

1.小兒出疹性傳染病:如風疹、水痘、猩紅熱、幼兒急疹等應與本病鑒別。根據流行病學史、 小兒麻疹臨床症狀、發熱與皮疹的關係、皮疹特徵及有關檢查,不難鑒別。

2.腸道病毒感染:如何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多在夏秋季發病,皮疹多樣化,可反覆出現,疹退無脫屑及色素沉著,無麻疹粘膜斑。

3.藥疹:有用藥史,無麻疹前驅期症狀,皮疹形態不一,軀幹少於四肢,停藥後逐漸恢復。

小兒麻疹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傳染科

治療方式:支持治療 藥物治療

治療週期:1-3個月

治癒率:80%

常用藥品: 小兒化毒散 小兒化毒膠囊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 --5000元)


小兒麻疹西醫治療

1、小兒麻疹肺炎繼發者按細菌種類及藥敏試驗,合理選用抗生素。

2、小兒麻疹喉炎除選用合理抗生素外,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減輕聲門下水腫,療效顯著。可用:1潑尼松1mg/(kg.d)口服。重者可用地塞米松0.2mg/(kg.d),靜脈滴注。個別嚴重呼吸道梗阻者,必要時須做氣管切開。

加強護理

1、環境室溫18-20℃及60%-70%濕度,室內空氣流通,新鮮,避免直接吹風,陽光不能直接照射患兒。

2、及時補充營養,小兒患病期間往往食慾不振,飲食足量液體,流食、半流食及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充足的維生素,特別是大量維生素A及C、恢復期加營養豐富高熱量飲食。可適當服用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調節腸胃營養吸收功能,增強寶寶自身抵抗力;

3、可以洗澡,洗後用溫水清洗皮膚、口腔、眼,以防並發鼻炎、中耳炎等病。

4、衣著適當,避免體溫升高。

5、不要急於退燒,應讓寶寶自身調節,否則會影響健康。

6、隔離看護,隨時觀察寶寶病情變化,如有異常現象,應及時就診。

對症治療

1、高熱的護理:小兒絕對臥床休息至皮疹消退、體溫正常、室內宜空氣新鮮,每日通風2次(避免患兒直接吹風以防受涼),保持室溫於18-22C,濕度50%-60%、衣被穿蓋適宜,忌捂汗,出汗後及時擦乾更換衣被。監測體溫,觀察熱型。高熱患兒可用小量退熱劑,忌用醇浴、冷敷,以免影響透疹,導致併發症。

2、皮膚粘膜的護理:及時評估患兒透疹情況,保持床單整潔乾燥與皮膚清潔,在保溫情況下,每日用溫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腹瀉兒注意臀部清潔,勤剪患兒指甲防抓傷皮膚繼發感染、如透疹不暢,可用鮮芫荽煎水服用並抹身,以促進血循環和透疹,並防止燙傷、加強5官的護理、室內光線直柔和,常用生理鹽水清洗雙眼,再滴入抗生素眼液或眼膏,可加服維生素A預防干眼病、防止嘔吐物或淚水流入外耳道發生中耳炎。及時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口腔護理,多餵水,可用生理鹽水或朵貝液含漱。

3、飲食護理:患兒發熱期間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如牛奶、豆漿、蒸蛋等,常更換食物品種並做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慾利於消化。多喂開水及熱湯,利於排毒、退熱、透疹、恢復期應添加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指導家長做好飲食護理,無需忌口。

4、病情觀察:小兒麻疹併發症多且重,為及早發現,應密切觀察病情、出疹期如透疹不暢、疹色暗紫、持續高熱、咳嗽加劇、鼻扇喘憋、發紺、肺部羅音增多,為並發肺炎的表現,重症肺炎尚可致心力衰竭、患兒出現頻咳、聲嘶、甚至哮吼樣咳嗽、吸氣性呼吸困難。3凹征,為並發喉炎表現、患兒出現嗜睡、驚厥、昏迷為腦炎表現、出現併發症時可導致原有結核病的惡化、應予以相應護理。

5、預防感染的傳播:對患兒採取呼吸道隔離至出疹後5天,有併發症的患兒延至疹後10天,接觸的易感兒隔離觀察21天,病室通風換氣進行空氣消毒,患兒衣被及玩具曝曬2小時,減少不必要的探視預防繼發感染、流行期間不帶易感兒童去公共場所,托幼機構暫不接納新生、為提高易感者免疫力,對8個月以上未患過小兒麻疹的小兒可接種小兒麻疹疫苗、接種後12日血中出現抗體,1個月達高峰,故易感兒接觸病人後2日內接種有預防效果、對年幼、體弱的易感兒肌注人血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接觸後5日內注射可免於發病,6日後注射可減輕症狀,有效免疫期3~8周。

6、家庭護理:指導小兒麻疹患兒無併發症時可在家治療護理、醫務人員每日家庭訪視1-2次,並進行上述護理指導。

7、高熱護理:盡量給患兒不用或少用“退熱藥”,可用溫水擦澡,注意保暖,使體溫降至左右,預防高熱驚厥,溫度降太低時可致循環不良,病情加重。

8、咳嗽劇烈時:給患兒祛痰止咳劑。

9、重型小兒麻疹:用咖啡因(caffein),0、3-0、5ml/次皮下注射,或用樟腦(camphor),0、3-0、5ml/次皮下注射,可改善循環使皮疹出透。

小兒麻疹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小兒麻疹護理

給患兒勤翻身和擦洗皮膚,注意清潔口鼻,如果眼眵過多者,可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輕輕擦洗(5)供給患兒足夠飲水,在出疹期給於清淡易消化食物,進入恢復期應及時適量添加營養豐富的食物。

1、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

2、根據醫生的建議合理飲食。

宜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

鵝肉

芝麻

腰果

核桃

忌 1.要少吃高脂肪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調味品或食物;3.少飲咖啡,少喝酒;4.少吃油炸食品。

鴨蛋

鴨血(白鴨)

鴨肉

杏仁

宜 1、宜食清淡食物;2、宜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3、宜吃大豆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