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管病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腦血管病是指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腦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又稱腦血管意外或腦卒中,俗稱為腦中風。該病常見於中年以上人群的急性發作,嚴重...

腦血管病

腦血管病病因

疾病因素(35%):

1高血壓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是腦血管病最主要和常見的病因。有資料表明,腦出血患者有93%有高血壓病史,腦血栓形成患者也有86%有高血壓病史,70%的腦血管病患者有動脈粥樣硬化病史。

2心臟病,是腦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風濕性、高血壓性、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均有可能產生附壁血栓,當出現心力衰竭或房顫時,促使血栓脫落,流至腦動脈而發生栓塞。由於栓子可以反覆脫落,所以容易復發。

3顱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症可侵犯腦膜、腦血管,或單獨侵犯腦血管引起腦動脈炎,如化膿性、結核性、黴菌性炎症和風濕病等,均可引起腦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增多症、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腦血管病。少數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

6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均與腦血管病關係密切。據報道,腦血管病患者中有 30%~40%患有糖尿病,並且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硬化發生率較正常人高5倍,發生動脈硬化的時間比正常人要早,動脈硬化的程度亦較重。

7各種外傷、中毒、腦瘤、腦腫瘤放射治療以後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

藥物引起(25%):

腦血管病可有諸多因素引起,最常見的除有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及氣候異常外,目前,還發現一些藥物,如降壓藥、鎮靜劑、利尿劑等,也是誘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1降壓藥:腦組織的血流量主要是靠血壓來維持,若使用作用較強的降壓藥或服用降壓藥劑量過大,致使血壓驟然大幅度下降,從而影響了大腦血液供應,腦部血流緩慢,促使腦血栓形成。睡前更應忌服大劑量降壓藥。人在入睡後機體大部分處於休息狀態,新陳代謝減慢,血壓也相對降低,若再服用大量降壓藥,勢必會使血壓更低,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減少,血流緩慢,血粘度增加,瘀積在腦血管形成血栓,而發生腦血管病。

2鎮靜藥:一些作用較強的鎮靜藥,如氯丙秦、水合氯醛、硫酸鎂等,也可使血壓在短期內急劇下降,使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導致腦血栓形成。

3止血藥:一般中老年多伴有血管硬化,血脂偏高,血粘滯性增加。若使用大劑量止血藥,如安絡血、止血芳酸等,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使血液緩慢,促使腦血栓形成。

4利尿藥:中老年人應用利尿藥,如速尿、雙氫克尿塞等,由於大量利尿,失水過多,血液濃縮,粘滯性增加,也易形成腦血栓;同樣道理,發燒時過量使用阿斯匹林、復方氨基比林等發汗退熱劑,或過量使用中藥麻黃、桂枝等解表發汗劑時,均可致大量出汗,乃至失水過多而發生腦血管病。

5避孕藥:據報道,一些避孕藥能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口服避孕藥者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高於對照組5~8倍,其服藥到發病的時間最短者數天,長者5年,故在服用避孕藥的過程中,應經常進行血壓和血液流變學檢查,發現異常者應停藥,對有腦血栓形成傾向的人,則應停用避孕藥。

6抗心律失常藥:服用劑量過大或靜滴速度過快,可使血壓下降,傳導阻滯,心動過緩,促使腦血栓形成。可見,藥物引起的腦血管病不可忽視,而老年人在使用上述藥物時,更應慎重。一般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切忌血壓驟降,強烈鎮靜,大量利尿,發汗過度,以及過量使用止血劑,以預防藥物引起腦血管病。

腦血管病預防

有效地控制血壓,可明顯的降低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在飲食方面,既不能片面限制高脂肪的攝入,也不能過食肥甘厚味,要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 積極治療各種心臟病,也是預防和治療腦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此外,應避免造成腦血管病發生的一些誘因,如情緒不佳(生氣、激動)、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飲酒不當)、過度勞累、用力過猛、超量運動、突然坐起等體位改變、大便秘結、看電視過久等。

腦血管病併發症 併發症 腦疝老年人腦心綜合征腎功能衰竭電解質紊亂褥瘡

腦血管病急性期病情凶險,常發生一些嚴重併發症,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腦疝:

腦血管病患者多數死於急性期,其原因大多是由於大量出血,腦中線結構移位或被破壞,全腦水腫,形成腦疝,使腦幹被擠壓和移位,危及生命中樞所致。

國內報道,腦出血合併腦疝死亡者占44.8%~50.1%,故及時有效地降低顱內壓,減輕腦水腫,預防腦疝形成,是治療成敗的關鍵措施。而當患者出現下列情況:1頭痛劇烈或極度煩躁不安;2頻繁嘔吐或抽搐;3呼吸及心率變慢,血壓升高;4意識障礙逐漸加重;5雙側瞳孔不等大,則提示顱內壓明顯增高,可能有腦疝形成,應積極脫水或手術治療。

2腦心綜合征:

當腦出血病變波及植物神經的高級中樞丘腦下部,導致神經體液障礙時,也常引起心腦功能或器質性改變,稱為腦心綜合征。

腦心綜合征常以兩種形式出現:其一是腦——心卒中,即首先以腦出血起病,而後發生心血管病。其二是腦——心同時卒中,即腦出血和心血管病同時或接近同時發生。但由於症狀相互掩蓋,常易造成誤診而影響治療。故在搶救過程中要高度重視,並應認真詢問病史及仔細觀察病人有無心功能不全的表現。若出現胸悶、氣短、紫紺等,肺底部有濕羅音,心音低鈍及心動過速等異常現象時,應及時作心電圖檢查。一旦出現心律紊亂和心電圖改變,在治療腦出血的同時,應按器質性心臟病處理。

3膀胱及直腸功能障礙:

輕型腦出血病人常因不習慣臥位排便,而出現一時性“體位性尿瀦留”及大便干結。嚴重病人,當病變波及半球運動中樞時,常出現尿頻及膀胱內壓增高。如第三腦室受到刺激,往往會出現直腸活動性增強,導致高度排便亢進,患者便意頻繁,但每次排便量較少。如灰結節受損,可出現不自主排便。若全腦受損,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現二便失禁或尿瀦留。

4腎功能衰竭及電解質紊亂:

腦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語,不能反應主觀感覺,加之症狀複雜,治療矛盾較多;也常因頻繁嘔吐、發燒、出汗、脫水劑的應用和補液不足而造成失水、電解質紊亂及腎功能衰竭。有時因缺氧、飢餓、呼吸異常等導致酸中毒,或偶然發生鹼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併感染的情況下,常易被掩蓋而被忽視,使病情日趨加重,故應注意觀察。當發現呼吸加深加快,心動過速,意識障礙加重,血壓下降,尿量減少或無尿,肢體及面部水腫或脫水等現象時,要仔細尋找病因,及時作二氧化碳結合力、非蛋白氮、血氣分析及電解質定量測定等檢查,發現異常時,及時處理。

5中樞性體溫調節障礙:

當腦出血波及到丘腦下部及前部時,散熱機制被破壞,可引起持續性高熱,體溫常達40℃以上,並可伴有無汗、肢冷、心動過速、呼吸增快等症狀。但白細胞一般多不增高,復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時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溫有效,如不及時處理,數小時可死亡。

6褥瘡:

腦血管病人常因偏癱,長期臥床不起,加之有些病人較胖,不易翻身護理,骶尾部、內外踝、足跟、髖部等骨突出部位,常因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局部營養不良,發生褥瘡。

此外,最常見的併發症還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

腦血管病症狀 常見症狀 噁心 複雜性醉酒 口齒不清 口角歪斜,無法說話 流涎 吞嚥困難 意識喪失 意識障礙 嘔吐 血管堵塞

一、腦血栓:

急驟起病是主要特點,是發病最急的疾病之一,大多數患者病前無任何前驅症狀,活動中突然起病,絕大多數症狀在數秒或數分鐘內病情發展到最高峰,少數患者在數天內呈階梯樣或進行性惡化,約半數患者起病時有意識障礙,但持續時間短暫。

二、腦出血:

通常在活動和情緒激動時發病,出血前多無預兆,50%的病人出現頭痛並很劇烈,常見嘔吐,出血後血壓明顯升高,臨床症狀常在數分鐘至數小時達到高峰,臨床症狀體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異,基底核,丘腦與內囊出血引起輕偏癱是常見的早期症狀;約10%的病例出現癇性發作,常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轉入意識模糊或昏迷......更多。

三、腦動脈硬化:

常出現頭暈、頭痛、煩躁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出血等症狀。

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單眼突然出現一過性黑蒙,或視力喪失,或白色閃爍,或視野缺損,或復視,持續數分鐘可恢復。對側肢體輕度偏癱或偏身感覺異常。優勢半球受損出現一過性的失語或失用或失讀或失寫,或同時面肌、舌肌無力。一過性吞嚥困難、飲水嗆咳、語言不清或聲音嘶啞。

五、腦蛛網膜下腔出血:

突發劇烈頭痛、嘔吐、顏面蒼白、全身冷汗。多數患者無意識障礙,但可有煩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譫妄,不同程度的意識不清及至昏迷,少數可出現癲癇發作和精神症狀。青壯年可見腦膜刺激征。

腦血管病的檢查 展開

1、 三大常規、血凝學檢查。

2、 血沉、血糖、電解質及尿素氮檢查。

3、 肝功能檢查。

4、 腦脊液檢查、視網膜中央靜脈壓測定、血液流變學檢查、頸椎雙斜位X線平片、多普勒超聲檢查。

5、特殊檢查:有條件首選腦CT檢查,如要瞭解血管狹窄或閉塞情況、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並準備進入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者,可行腦血管造影或DSA(數字減影腦血管造影),也可以做MRI或MRA(磁共振腦血管造影)檢查。必要時可行局部腦血流量測定。

腦血管病診斷鑒別

按性質分:

腦血管病按其性質通常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病兩大類。

缺血性腦血管病:

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簡稱TIA,又叫小中風或一過性腦缺血發作) ,其病因與腦動脈硬化有關,是腦組織短暫性、缺血性、局灶性損害所致的功能障礙。

2 腦血栓形成,多由動脈粥樣硬化、各種動脈炎、外傷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腦血管局部病變形成的血凝塊堵塞而發病。

3腦栓塞,可有多種疾病所產生的栓子進入血液,阻塞腦部血管而誘發。臨床上以心臟疾病為最常見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傷後脂肪入血;蟲卵或細菌感染;氣胸等空氣入血,靜脈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腦血管所致。

出血性腦血管病:

1腦出血,系指腦實質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傷性腦出血。多由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腫瘤等引起。

2蛛網膜下腔出血,由於腦表面和腦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常見原因有動脈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病等。

據國外統計資料,腦血管病以缺血性為多見,腦梗塞占59.2%~85%,腦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中國1984年農村調查新發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占3.9%,腦出血占44.6%,腦血栓占46.4%,腦栓塞占2.5%,難以分型者占2.9%。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出,中國與外國情況不同,腦梗塞雖然發病率較多見,但腦出血所佔比例為44.6%,顯然比國外高,其原因尚待進一步探討。

此外,70年代以來,由於CT和核磁共振的廣泛應用,臨床上又發現一些出血和梗塞並存的腦血管病,即混合性腦卒中,這種病,有人報道占同期各種腦血管病住院人數的2.67%。其病因和發病機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認為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重要原因,並與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按進程分

腦血管病按其進程,可分為急性腦血管病(中風)和慢性腦血管病兩種:急性腦血管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腦栓塞、高血壓腦病、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腦血管病包括腦動脈硬化、腦血管病性癡呆、腦動脈盜血綜合征、帕金森氏病等。

通常所說的腦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腦血管病,發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慢性腦血管病病程長,易被人忽視。

腦血管病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內科 神經內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治療 康復治療

治療週期:120天(一些腦血管疾病無法治癒)

治癒率:50%

常用藥品: 長春胺緩釋膠囊 尼莫地平片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8000-100000)


腦血管病西醫治療

一、腦血栓:

腦栓塞的治療應包括對於原發病即栓子來源器官病變的治療和腦栓塞的治療兩部分。腦栓塞的治療主要在於改善腦循環,減輕缺血缺氧所致的腦損害。各種治療措施與腦梗死大致相同,由於腦栓塞極易發生梗死後出血,故抗凝治療必須慎重。這是介紹治療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1、一般處理:

1臥床及鎮靜處理。2保持呼吸道通暢和心臟功能。3注意營養狀況,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4加強護理防止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瘡等並發證的發生。

2、脫水降顱壓:

是治療腦栓塞的主要措施之一,目的在於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以降低病死率。常用的是高滲脫水劑、利尿藥和腎上腺皮質激素。

3、血管擴張藥:

若有意識障礙、顱內壓增高或腦脊液有紅細胞,禁忌應用血管擴張藥;病程已超過24小時或心功能不全者,也不宜使用。常用的有罌粟鹼、煙酸、碳酸氫鈉或山莨菪鹼(654-2)靜滴,二氧化碳氣體間斷吸入和口服桂利秦(腦益秦)、雙氫麥角鹼(海特琴)或桂利秦(肉桂哌秦)等,以促進側支循環,增加缺血區的局部血容量。

4、抗血小板聚集劑:

阻止血小板的聚集,有助於預防心內新血栓的形成,防止血管內血栓繼續增殖擴展,故在腦栓塞發病後就必須重視使用抗血小板聚集劑。通常可選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潘生丁)、磺吡酮(苯磺唑酮)等。

5、抗凝及溶栓治療:

應用抗凝及溶栓療法,比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的適應證更嚴格,考慮溶栓劑易發生出血的並發證,應特別慎用。由於臨床上心源性腦栓塞最多見,為預防心內形成新血栓以杜絕栓子的來源,同時防止腦血管內的栓子或母血栓繼續增大,以避免腦梗死範圍擴大,多採用抗凝治療。炎症性病變所致的腦栓塞,如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等,禁忌應用。通常在嚴格觀察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活動度和時間的條件下,先給予肝素鈣(低分子肝素)治療,也可選用新雙豆素,劑量應隨時調整。

6、頸星狀交感神經節封閉:

部分專家建議頸星狀交感神經節封閉能減輕腦栓塞的症狀。操作簡易,無需特殊的器械和藥物,故常被採用。但是治療應早期進行,開始越早,療效就越佳,臨床常見在起病24小時內封閉可明顯好轉。一般1次/天,約10次為1療程。通常應注意先行普魯卡因皮試以排除過敏,穿刺部位不能過低,以防刺入脊髓蛛網膜下隙、頸或椎動脈、頸靜脈、肺尖等。嚴重肺氣腫者禁用,如患者已開始抗凝治療也不宜使用。

7、神經保護劑:

缺血超早期,神經元膜離子轉運停止,神經元去極化,鈣離子內流導致興奮性氨基酸增多,加劇鈣離子內流和神經元去極化,致細胞的結構破壞。常用的神經保護劑有:1鈣通道阻滯藥;2興奮性氨基酸受體拮抗藥;3自由基清除劑;4神經營養因子;5神經節甘脂等。

8、亞低溫治療:

在急性期,如條件允許可考慮適當早期給予亞低溫治療。亞低溫對缺血性的腦損傷亦有肯定意義,不但減輕梗死後的病理損害程度,而且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並不產生嚴重的並發證。盡量在發病6小時內給予。

9、康復治療:

宜早期開始,病情穩定後,積極進行康復知識和一般訓練方法的教育,鼓勵患者樹立恢復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醫療和康復工作,爭取早日恢復,同時輔以針灸、按摩、理療等,以減輕病殘率提高生存質量。

10、其他治療:

1調整血壓;2腦代謝賦活劑;3抗感染治療;4氣栓處理。

二、腦出血:

治療原則為安靜臥床、脫水降顱壓、調整血壓、防治繼續出血、加強護理防治併發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殘疾率和減少復發。

三、腦動脈硬化 :

一般治療:應注意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避免情緒激動和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對出現癡呆、精神障礙和行動不便的病人要加強生活護理。

四、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1、積極治療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2.抗血小板聚集:可選用腸溶阿司匹林或氯比格雷等。3.改善腦微循環:如尼莫地平、桂利秦(腦益秦)等。

五、腦蛛網膜下腔出血:

1、絕對臥床休息至少4-6周,避免激動、過分用力咳嗽和排便,防止再出血。

2、服用鎮靜止疼劑(安定5mg 3次/d、顱痛定60mg 3次/d)。用20%甘露醇,速尿等降低顱內壓。

3、大劑量止血劑6-氨基已酸8-12g,1次/d,連用7-10天後漸減量,療程3周(腎功能損害者慎用)。

腦血管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腦血管病護理

1.做好皮膚護理,預防褥瘡的發生。一般腦血管疾病癒後常留後遺症,如偏癱或全癱。由於患者長期臥床,使受壓部位皮膚和皮下組織缺血、壞死、甚至潰瘍。所以在康復的初期,每2小時翻身按摩皮膚一次,以後時間逐漸延長,每4小時一次,翻身時避免推、拖、拉等動作。被褥要平整,無渣屑。

2.加強肢體功能鍛煉,首先要促使病人消除依賴心理,建立樂觀主義情緒,激勵患者達到生活自理,堅持鍛煉。具體措施:病情穩定24小時後即可施行。初為按摩,家屬幫助患者活動四肢,目的為促進血循環、刺激機體感受器,引起反射衝動,防止肌肉、韌帶攣縮,保持關節活動度,防止畸形。在肌力增強的基礎上逐步進行床上鍛煉,先臥位後坐位,拉繩、提物、洗手、吃飯、扣扭扣、站立、直到獨立行走,行時掌握姿勢正確,肌力和肌群協調。通過以上鍛煉,可使癱瘓四肢功能得以恢復。

3.如癱瘓肢體一時恢復困難,可讓患者利用健肢幫助患肢活動。上肢癱瘓應防止關節脫臼,可用三角巾托起。

4.預防復發傾向,避免精神刺激,因第二次復發,可加重病情,恢復健康相當困難。

1.適當控制飲食的總熱量。腦血管病人一般體型肥胖的較多,再加上加活動量少,因此飲食要有節制,每餐飯菜量不宜吃得過多過飽,以八九成飽為宜,保持熱量攝入平衡。

2.限制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腦血管病患者多數血脂偏高,對脂肪的攝入尤其是飽和脂肪的攝入嚴格限制,如肥肉、動物油脂、內臟、奶油黃油以及含膽固醇高的食品不用為好,以免加重病情。在使用植物油時也要注意全日的使用量不宜過多。食物易清淡便於胃腸消化。

3.食物要多樣化: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混吃。蛋白質的補充既要不過多吃肉蛋又要注意補充奶類、豆製品類蛋白質,以增強病人抵抗力。

4.少吃甜食控制糖類的攝入:對白糖糕點、巧克力一類糖要適量控制。多吃糖會使糖轉化為脂肪造成肥胖使血脂升高,加重病情。

5.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礦物質鈣、磷、鉀、鎂等以較多的膳食纖維,這些都對改善腦血管病起到良好作用。

6.戒酒:酒精對血管起擴張作用使血流加快,腦血量增加。酒後容易出現急性腦溢血發作。

宜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維生素食物; 3.宜吃高熱量食物。

鵝肉

芝麻

腰果

核桃

忌 1.避免油膩食物; 2.避免油炸食物; 3.避免高鹽高脂肪食物。

鴨蛋

鴨血(白鴨)

鴨肉

杏仁

宜 1.宜吃高蛋白食物; 2.宜吃高維生素食物; 3.宜吃高熱量食物。

紫菜芙蓉湯

紫菜豆腐肉片湯

紫菜瘦肉粥

豆芽豆腐湯

豆芽牛肉粥

黃豆芽排骨

紅棗黑豆粥

芝麻黑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