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自汗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氣虛自汗 ,病證名。見《紅爐點雪》。由氣虛衛不固表所致自汗出。症見自汗惡風,汗出常冷,疲乏無力,脈微而緩或虛大。治宜益氣固表,用玉屏風散、補中益氣湯等方。

氣虛自汗

氣虛自汗病因

病機

主要病機為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洩。素體虛弱,久病全虛之人,正氣不足,稍事勞累多見自汗;咳喘日盛之人,肺氣不足,氣虛日久,肌表疏鬆,衛表不固,腠理開洩可致自汗。暑熱傷陽,或濕熱內郁,或表虛之人微受風邪,以致營衛不和,衛外失司,可致自汗。

氣虛自汗預防

1.單純的味覺性多汗應避免飲食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及飲料。

2.精神因素所致的多汗症,應積極自我調整心態,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憤怒、恐怖及焦慮等。

氣虛自汗併發症 併發症 汗證

常伴足臭,腋窩部及陰部多汗時,由於該部皮膚薄嫩,經常潮濕摩擦,易發生擦爛紅斑,伴發毛囊炎,癤等。

氣虛自汗症狀 常見症狀 低熱 乏力 口乾舌燥 面色潮紅 疲勞 氣短

臨床表現為汗出,或惡風,動則加重,或勞累後加重,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弱。是由衛氣虛弱,不能固表,腠理開洩,營陰不守,津液外洩引起。多見於表虛之人或表虛之人微受風寒。

氣虛自汗的檢查

血,尿,便及腦脊液常規檢查及血生化檢查多無特異性,繼發性多汗症實驗室檢查與原發病相關。

1、 頭顱,肢體影像學檢查絕大多數是正常結果,繼發性多汗症則有與原發病相關的表現。

2、自主神經功能檢查,對多汗症有輔助診斷及鑒別意義。

氣虛自汗診斷鑒別

根據病史、伴隨症等進行診斷,如:

1、怕熱、食慾亢進、頸部腫塊、眼突而多汗者,多為癭氣。

2、病前1-4周有咽痛史,症見發熱惡寒或持續低熱,關節酸痛而多汗者,應考慮痺病等。

3、飢餓時,或胃切除患者於餐後突然多汗,伴心悸、面色白者,多為饑厥。

4、起病急驟,伴高熱者,多屬溫熱性外感病。溫熱病後期熱退之後,因體虛未復,亦常有自汗表現。

5、婦婦產後,自汗或盜汗不止,稱為產後汗症。

氣虛自汗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中醫科 中醫綜合

治療方式:中醫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週期:7-14天

治癒率:90%

常用藥品: 克拉黴素分散片 阿奇黴素片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1000--5000元)


氣虛自汗中醫治療

一、肺衛不固證

證候:汗出惡風,稍勞尤甚,易於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弱。

治法:益氣固表。

加減:汗出多者,加浮小麥、糯稻根、牡蠣;氣虛甚者,加黨參、黃精;舌紅、脈細數,加麥冬、五味子。

二、營衛不和證

證候:汗出惡風,肢體酸痛,頭痛,時寒時熱,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脈浮緩。

治法:調和營衛。

加減:汗出多者,酌加牡蠣、龍骨。

三、風濕犯表證

證候:汗出,惡風發熱,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膩,脈浮緩。

治法:祛濕解表。

加減:噁心欲嘔,加藿香、佩蘭、蘇葉;身重體痛,加羌活、防風、白芷。

氣虛自汗西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一、飲食

1、黑大豆15克,浮麥30克,烏梅3克,煎服。

2、玉米芯60克,孩子參30克,煎服。

3、金雀根60克,麥麥天30克(布包),野毛豆30克,煎汁去渣瘦豬肉食連服數天,適用於病後自汗。

二、嬰兒自汗中醫食療法

1、黃芪生魚湯:本湯健脾益氣,收斂固液,用於氣虛、表虛及陰虛。

黃芪10~15克、茯苓10~15克、紅蘿蔔60~100克、生魚200克(微煎),煲湯。

2、糯根烏豆湯:本湯固表養血,用於虛症自汗。

糯稻根60克(洗淨)、黑豆30克、煲水代茶。

宜 1、宜食用營養豐富的高蛋白、高熱量食物;2、宜食含維生素A、B、C、D豐富的食物。

蘿蔔

鴨梨

銀耳(干)

忌 1、忌飲酒和咖啡;2、忌吃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洋蔥

辣椒(紅、尖、干)

韭菜

茴香

宜 1、宜食用營養豐富的高蛋白、高熱量食物;2、宜食含維生素A、B、C、D豐富的食物。

紅棗銀耳粥

銀耳羹

銀耳百合粥

蘿蔔羊肉湯

蘿蔔汁粥

山藥蘿蔔粥

蘿蔔豆腐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