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源於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在骨髓和其它造血組織中任何一類異常原始或幼稚細胞的過度增生,並釋放至外周周血液中,造成骨髓中...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病因

白血病的病因比較複雜,迄今未被完全認識,許多因素與白血胞的發病有關,如病毒感染、放射性核素的照射、化學因素、藥物及遺傳因素等。白血病的兒童及35歲以下成人中居第一位,病情發展較快,斷病程僅數月。白血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比較複雜,化療藥物難以徹底清除體內的白血病細胞,故預後極差。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與病毒感染、化學因素、電離輻射等因素有關:

1. 病毒感染:近十年來的研究提示白血病很可能是病毒引起的。病毒引起禽類、小鼠、大鼠、豚鼠、貓、狗、牛、豬、猴的白血病,此外,目前認為C型RNA腫瘤病毒與人類白血病的病因有關。

2. 電離輻射:日本廣島、長畸原子彈爆炸後的白血病發病率明顯增高。離爆炸中心越近,發病率越高。此外,大劑量放射線局部治療類風濕性強直性脊椎炎,白血病發生率在治療組中比對照組高10倍,而其發病機會與照射劑量密切相關。某些國家報道放射科醫師患白血病較多。

3. 化學因素:某些化學物質如苯和氯黴素等通過對骨髓損害,也可誘發白血病。急性白血病與口服氯(合)黴素可能有關。其它尚有氨基比林、磺胺藥、保泰松、223、樂果等。

4. 遺傳因素:文獻報道先天性癡呆樣愚型者發生白血病較正常兒童高15~20倍;其它伴有染色體異常的先天性疾病如Bloom綜合征、Fanconi綜合征、Klinefelter綜合征等患者中白血病的發病率也均較高。有少數家族性和先天性的白血病。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預防

維持皮膚完整性:1避免可能會造成身體傷害活動,2避免使用鋼板或精細網狀挫刀修剪指甲及利用電胡刀刮鬍鬚;3避免穿著緊身衣物、粗糙的紡織品及使用止血帶。

維持口腔粘膜完整性:1食用軟調和食物,避免會造成溫度、機械及化學刺激的食物;2使用軟毛牙刷溫和地清潔口腔,以低酒精成分漱口劑漱口,避免使用牙線,可使用凡士林淋潤滑嘴唇。

維持胃腸道粘膜完整性:1促進水分攝取,並增加活動量以避免便秘發生;2預防便秘發生,以常規方式給予軟便劑或中藥湯劑調理;3避免直腸侵人人性治療措施,如使用灌腸、栓劑及肛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維持上呼吸道粘膜完整性:1保持鼻粘膜濕潤;2增加空氣濕度,維持居家濕度於40%;3若發生鼻出血時立即坐起,並於鼻樑下的鼻孔部位施壓力。

維持生殖泌尿道粘膜完整性:1每日攝水3000ml以上:2避免陰道灌洗和使用陰道栓劑;3指導在性交前使用水溶性潤滑劑;4必要時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女性激素,以阻止月經來潮。

避免顱壓升高:當血小板<20x109/L時,避免用力屏氣呼吸及激烈活動。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併發症 併發症 消化道出血上呼吸道感染肺炎

1、感染:由於白血病造成正常白細胞減少,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減少,同時化療等因素亦導致粒細胞的缺乏,使患者易發生嚴重的感染或敗血症,常引起感染的細菌有:革蘭陽性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棒狀桿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如綠膿桿菌,大腸桿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此外卡氏肺囊蟲感染也常見,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為其常見類型。

2、腸功能衰竭:由於治療白血病中的化療藥物,放療手段影響腸胃功能,而導致怕胃功能衰竭菌,克雷白氏桿菌等,黴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曲黴菌,毛黴菌擴頭毛孢子菌等,上述黴菌感染多發生於長期粒細胞閏少或持續發熱而抗生素不敏感的患者,有的接受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由於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更易被病毒感染,如,患者的營養補充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目前採用鎖骨下靜脈插管到上腔靜脈內進行高營養輸液僅解決部分問題,營養缺乏可發生肺炎,腸炎等併發症。

3、高尿酸血證:正常人由於核酸代謝分解,每日尿中排出尿酸300~500mg,白血病患者因大量白血病細胞的核酸分解可使尿酸排出量增加數十倍,當患者接受化療,放療等治療時則出現高尿酸血症,應用皮質激素等又能增加高尿酸症,高濃度的尿酸很快過飽和而沉澱,引起腎小客廣泛損傷和尿酸結石,可導致少尿,無尿,因此白血病患者必須補充較充分的液體,以保證一定的尿量,並服用別嘌噙醇,如發生腎功能衰竭則須限制補液量,並作透析治療。

4、出血:白血病患者由於白血病細胞惡性增生,血小板明顯減低,易引起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所以要根據病因打取積極止血措施,包括輸注濃縮血小板。

5、肺部疾患:由於白血病患者正常成熟中性粒細胞減少,免疫功能降低,常常導致肺部感染,此外白血病細胞,浸潤可阻塞肺部小血管,支氣管而發生呼吸困難,呼吸窘迫綜合征,胸片可有毛玻璃狀或粟粒網狀,可作肺部放射的試驗性治療。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症狀 常見症狀 持續性發熱 淋巴結腫大 慢性貧血 皮膚出血點 皮膚黏膜出血 口腔出血

臨床表現:急性白細胞病又可分為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急淋,包含1、2、3型)和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簡稱急非淋,又可分為1~7型),臨床上常見的類型是急非淋1型(粒細胞白血病)、5型(單核細胞型)和急淋1~3型。

其表現如下:

1貧血,與骨髓製造障礙有密切關係;患者血液中粒細胞,早幼粒細胞增加,但成熟白細胞減少,與缺鐵性貧血相比,網織紅細胞不上升。

2發熱,主要由於感染所致;患者體內異常分化而增加的白細胞並不成熟,對免疫系統沒有幫助。

3出血以皮膚,齒齦,口腔和鼻黏膜出血最常見,重時可遍及全身;

4白血病細胞浸潤表現:脾及肝腫大,胸骨下端太痛、叩擊痛、眼眶綠色瘤,淋巴結腫大,中樞白血病(頭痛、嘔吐、抽搐、視力模糊、視乳頭水腫、昏迷至死亡)等。本病主要依賴血象檢查和骨髓象確診。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檢查

體檢:貧血外貌,皮膚可見瘀點、瘀斑,牙齦滲血或伴牙齦增生,淋巴結腫大,胸骨中下段壓痛,肝脾輕、中度腫大。

輔助檢查:血象顯示血小板進行性減少,白細胞計數可增高或減少,分類可見原始或幼稚細胞。

骨髓象顯示增生活躍至極度活躍,可伴骨髓纖維化或骨髓壞死。按增生細胞的系列不同,分為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ANLL)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其骨髓特點如下:

1 ANLL : 1 M1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細胞≥90%(非紅系細胞),早幼粒細胞少見,中幼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可見Auer小體。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

2 M2型(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粒系明顯增生,可見Auer小體;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粒細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為:M2a型:原粒細胞 30%~90%(非紅系細胞),單核細胞<20%,早幼粒細胞以下階段>10%。 M2b型:原始及早幼粒細胞明顯增多,但以異常的中性中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核漿發育明顯不平衡,此類細胞>30%。

3 M3型(急性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以顆粒增多的異常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此類細胞>30%(非紅系細胞);易見Auer小體;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粒細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為:M3a型(粗顆粒型):嗜苯胺藍顆粒粗大,密集或融合。M3b型(細顆粒型):嗜苯胺藍顆粒密集而細小。

4 M4型(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粒系、單核細胞系增生,紅系、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粒系、單核細胞系形態不同,又分四種類型:M4a:原始和早幼粒細胞增生為主,單核細胞系≥20%(非紅系細胞)。M4b:原、幼單核細胞增生為主,原粒和早幼粒細胞>20%(非紅系細胞)。M4c:原始細胞即具粒細胞系,又具單核細胞系形態特徵者>30%(非紅系細胞)。M4Eo:除具上述特點外,還有粗大而圓的嗜酸顆粒及著色較深的嗜鹼顆粒,占 5%~30%(非紅系細胞)。

5M5型(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單核細胞系增生,可見細小Auer小體;紅系、粒系及巨核細胞系增生受抑。根據單核細胞分化程度不同又分為:M5a型(未分化型):原始單核細胞≥80%(非紅系細胞)。M5b型(部分分化型):原始、幼稚>30%,原始單核細胞<80%(非紅系細胞)。

6M6型(紅白血病):紅細胞系>50%,且有形態學異常,非紅細胞系原粒細胞(或原始+幼稚單核細胞>30%(非紅系細胞);若血片中原粒細胞或原單核細胞>5%,骨髓非紅系細胞中原粒細胞或原始+幼稚單核細胞>20%。巨核細胞減少。

7M7型(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原巨核細胞>30%。紅系、粒系增生相對抑制。

2ALL : 1 L1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明顯增生,比例增高,以小淋巴細胞為主;核圓形,偶有凹陷與折疊,染色質較粗,結構較一致核仁少,不清楚;胞漿少,輕或中度嗜鹼。

2L2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明顯增生,比例增高,淋巴細胞大小不一,以大細胞為主;核形不規則,凹陷與折疊易見,染色質較疏鬆,結構不一致,核仁較清楚,一個或多個;胞漿量較多,輕或中度嗜鹼。

3L3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細胞明顯增生,比例增高,但細胞大小較一致,以大細胞為主;核形較規則,染色質呈均勻細點狀,核仁一個或多個,較明顯,呈小泡狀;胞漿量多,深藍色,空泡常明顯,呈蜂窩狀。

細胞化學染色:

1過氧化物酶及蘇丹黑染色:急淋細胞呈陰性(陽性<3%);急粒細胞呈強陽性;急單細胞呈陽性或弱陽性。

2糖原染色:急淋細胞呈陽性(粗顆粒或粗塊狀,常集於胞漿一側);急粒、急單細胞呈弱陽性(瀰散性細顆粒狀);紅白血病:幼紅細胞呈強陽性。

3非特異性酯酶染色:急單細胞呈強陽性,能被氟化鈉明顯抑制(>50%);急粒細胞呈陽性或弱陽性,氟化鈉輕度抑制(<50%);急淋細胞一般呈陰性。

4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染色:急淋白血病積分增高或正常;急粒白血病明顯減低;急單白血病可增高或減低。

有條件應做免疫學、細胞遺傳學及基因分型。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診斷鑒別

診斷標準

1、臨床症狀: 急驟高熱,進行性貧血或顯著出血,週身酸痛乏力。

2、體征: 皮膚出血斑點,胸骨壓痛,淋巴結,肝脾腫大。

3、實驗室:

A、血象: 白細胞總是明顯增多(或減少),可出現原始或幼稚細胞。

B、骨髓象: 骨髓有核紅細胞佔全部有核細胞50%以下,原始細胞≥30%,可診斷為急性白血病;如骨髓有核紅細胞≥50%,原始細胞占非紅系細胞的比例≥30%,可診斷為急性紅白血病。

鑒別診斷

A、再生障礙性貧血。

B、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內科 血液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週期:3-6個月

治癒率:42%

常用藥品: 硫唑嘌呤片 醋酸潑尼松片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50000--100000元)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西醫治療

急性白血病進展快,需進行積極綜合性治療及護理。

1) 加強護理: 患者應臥床休息,給予營養性食物,但須注意飲食、環境、口腔、皮膚及肛周衛生,有條件時住入無菌性層流病房。

2) 加強抗感染及對症處理: 如嚴重貧血進可輸血,出血較重可輸血和用止血藥,有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時按該症處理等。

3) 化學治療: 常用藥物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甲氨蝶蛉、6-巰基嘌呤、阿糖胞酐、環磷酰胺、長春新鹼、柔紅黴素、三尖杉酯鹼等;常以聯合化療方法,並分誘導緩解和鞏固維持兩階優,從而既控制臨床症狀,又可防止復發。

4) 免疫治療: 在話導緩解後進行,目的是鞏固維持緩解。常用卡介苗、白血症性細胞瘤苗及同種異體細胞、轉移因子、左旋咪唑等。

5) 骨髓移植: 有條件可進行骨髓移植,對急非淋效果較好。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護理

1、臥床休息:患者應臥床休息,注意環境、口腔、皮膚及肛周衛生,有條件時住入無菌性層流病房。

2、營養配餐:要讓患者進食營養豐富,可口的食物,攝入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新鮮蔬菜,魚類,蛋禽,大肉,甲魚等,忌食辛辣之品,如蔥,椒等。

3、鼓勵患者多飲水,吃新鮮水果,忌煙酒。

食療方(以下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咨詢醫生)

1、草莓檸檬汁:草莓90克,蜂蜜50毫升,檸檬汁90毫升,西瓜汁60毫升。將草莓絞取汁液和其他原料混合調勻,加些冰塊,即可飲服。每日2-3次。   

2、蘆薈飲:蘆薈葉1片(約30厘米長),白糖25克,蘋果1個,梨1個。將蘆薈、蘋果、梨用壓搾機壓搾出汁,汁液加糖調和,即可飲用。每日2次。   

3、生地紫草茜草根粥:生地30克,紫草15克,茜草根15克,粳米60克。將生地、紫草、茜草根加水500毫升,煎熬成300毫升,藥汁,加入適量清水和粳米煮粥食用。   

4、海參天冬粥:海參100克,天冬25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許。將海參切片;天冬切斜條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海參煮粥,煮沸加入冰糖適量,至粥熟食用,每日1-2次。   

5、沙參玉竹蟲草燉龜肉:沙參、玉竹各15克,冬蟲草5克,龜肉100克,同放入燉盅文火隔水燉3小時,調味飲湯食肉。   

宜 1.宜吃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素及低脂飲食;2.宜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雞肉

豬肉(瘦)

牛肉(瘦)

生菜

忌 1.忌食辛辣、生冷、油膩、腥臭等不易消化;2.忌食堅硬或油炸的食品;3.忌食生冷、隔夜或變質的食品。

啤酒

白酒

豬油(板油)

洋蔥

宜 1.宜吃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素及低脂飲食;2.宜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扁豆瘦肉湯

豬肉水餃

紅燒肉包

肉絲搾菜湯

山藥芡實瘦肉粥

肉片粥

白菜包子

小白菜餡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