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減少症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白細胞在血液中的數目是有較大範圍變化的。當每微升超過10000個時,稱為白細胞增多,而每微升少於4000個時,則稱為白細胞減少,機體有炎症(即發炎)時會出現白細胞增多;白細胞...

白細胞減少症

白細胞減少症病因

先天性因素(45%)

白細胞生成障礙,包括由干細胞的增殖減低或再生障礙。由於粒細胞分佈異常,而使邊緣池中白細胞增多,循環池中白細胞減少,亦形成可白細胞減少症。

疾病因素(45%)

後天由於疾病原因造成的白細胞破壞過多,特別是多種藥物和自身免疫病通過免疫引起及各種感染致消耗過多,使外周血中白細胞減少。粒細胞附著在血管壁和移向脾臟引起其分佈異常,如各種過敏和內毒素血症。

 

白細胞減少症預防

與粒細胞減少的病因及程度、持續時間、進展情況、及治療措施有關。輕、中度者,若不進展則預後較好。粒細胞缺乏症者病死率較高,預後取決於能否及時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恢復中性粒細胞數量。

放射線及苯等化學毒物接觸者和使用易引起粒細胞減少的藥物者,須定期檢查血常規,以及時診治。有藥物過敏史或發生過用藥後粒細胞減少者,應避免服用同類藥物。

白細胞減少症併發症 併發症 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一般作為其他疾病的症狀出現。 

白細胞減少症症狀 常見症狀 白細胞減少 敗血症 高熱 粒細胞減少 膿毒性血栓 膿腫 疲乏 食慾減退 頭暈 無力

本病的臨床表現隨其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程度和時間長短而異。根據中性粒細胞減少的程度可分為輕度≥1.0×10^9/L、中度(0.5~1.0)×10^9/L和重度<0.5×10^9/L,重度減少者即為粒細胞缺乏症。

一般輕度減少的患者臨床上不出現特殊症狀,多表現為原發病症狀。中度和重度減少者易發生感染和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慾減退等非特異性症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現高熱、粘膜的壞死性潰瘍及嚴重的敗血症、膿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粒細胞嚴重缺乏時,感染部位不能形成有效的炎症反應,常無膿液,X線檢查可無炎症浸潤陰影或不明顯,膿腫穿刺可無或少量膿液。

白細胞減少症的檢查

1、血常規: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增加。

2、骨髓塗片:不同原因導致的粒細胞減少者,骨髓象各異。

3、血象:紅細胞及血小板計數多正常,某些惡性腫瘤浸潤骨髓、意外急性放射事故可同時伴貧血和血小板減少。

4、骨髓象。

5、骨髓活檢。

6、骨髓培養。

7、抗中性粒細胞抗體測定幫助識別是否為免疫性粒細胞減少。

8、抗核抗體(ANA)、類風濕因子(RF)滴度測定,免疫球蛋白測定。

白細胞減少症診斷鑒別

病史

注意追問中性粒細胞減少發生速度、持續時間和週期性,藥物、毒物或放射線的接觸史。有無急慢性感染,類風濕性關節炎及其他結締組織疾病等。有無家族史。

體檢

有無淋巴結、肝脾腫大,胸骨壓痛及相關疾病的陽性體征和感染病灶。

實驗室檢查

(一)血常規 觀察粒細胞減少程度及是否伴有其他系統細胞減少和異常細胞。懷疑週期性中性粒細胞減少者,成人應每週檢查血象2次,連續6~9周;兒童每週檢查血象1次,連續4周即可。

(二)骨髓象 觀察增生程度,粒系各階段及其他細胞系的比例,可為診斷原發病或尋找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原因提供線索。自身免疫性疾病繼發中性粒細胞減少可見粒系左移,早期細胞代償性增加。白血病、轉移瘤等可見異常細胞浸潤。中毒、藥物和嚴重感染所致的粒細胞缺乏症,可見粒細胞核固縮,胞漿內中毒性顆粒、空泡增多。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增生受抑,三系減少。

(三)特殊檢查

1.腎上腺素試驗 腎上腺素促使邊緣池中性粒細胞進入循環池。從而鑒別假性粒細胞減少。

2.中性粒細胞特異性抗體測定 包括白細胞聚集反應、免疫螢光粒細胞抗體測定法,以判斷是否存在抗粒細胞自身抗體。

白細胞減少症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內科 血液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週期:2-6月

治癒率:90%

常用藥品: 維生素B6片 養陰生血合劑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3000 -- 8000元)


白細胞減少症西醫治療

病因治療

對可疑的藥物或其他致病因素,應立即停止接觸。繼發性減少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等經過治療病情緩解或控制後,粒細胞可以恢復正常。脾功能亢進者可考慮脾切除。

防治感染

輕度減少者不需特別的預防措施。中度減少者感染率增加,應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並注意保持皮膚和口腔衛生,去除慢性感染病灶。粒細胞缺乏者,應考慮採取無菌隔離措施,防止交叉感染。感染者應行血、尿、痰及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及影像學檢查,以明確感染類型和部位。在致病菌尚未明確之前,可經驗性應用廣譜抗生素治療,覆蓋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待病原和藥敏結果出來後再調整用藥。若3~5天後無效,可加用抗真菌治療。病毒感染可加用抗病毒藥物。

升粒細胞藥物

造血生長因子,如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治療粒缺患者療效明確,可使中性粒細胞迅速增多,並增強其吞噬殺菌及趨化功能。常用劑量為2~10ug/(kg·d),常見的副作用有發熱、肌肉骨骼酸痛、皮疹等。

碳酸鋰有刺激骨髓生成粒細胞的作用,常用量為:0.6~0.9g/d,副作用為輕度胃灼熱感、噁心乏力等,腎臟疾患者慎用。

免疫抑制劑

自身免疫性粒細胞減少和通過免疫介導機制所致的粒細胞缺乏可用糖皮質激素等免疫抑制劑治療。其他原因引起的粒細胞減少,則不宜採用。

白細胞減少症中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白細胞減少症護理

日常護理

注意適當休息,勿過勞掌握動靜結合,休息好,有利於疲勞的恢復;運動可以增強體力,增強抗病能力

飲食保健

1、黑木耳紅棗粥

黑木耳30克,紅棗20克,粳米,黑木耳水發後撕成小塊,紅棗沸水泡洗後去核切了,加精漬20分鐘,木耳與粳米同煮成粥,調入棗丁,紅糖,再煮20分鐘。做早晚餐或點心服用。

2、紫河車粥

鮮紫河車半個,瘦豬肉250克,生薑10片,糯米100克,將胎盤的筋膜血管挑開,去瘀血後與瘦豬肉洗淨切塊,生薑切絲,與粳米同煮為粥,粥熟後加蔥、鹽、少許調味品。每週2~3次服食,連服20次。

3、枸杞羊骨粥

枸杞子50克,羊骨頭500克,黑豆3杷,大棗10枚,粳米50克,將羊骨敲碎,與枸杞、黑豆、大棗、粳米同入砂鍋內加水煮粥,調味服食。隔日1次,可長期服。

4、首茨雞(鱉、羊肉)

生黃茂120克,熟附子30克,首草根20克,清燉500克左右母雞一隻,食肉喝湯。10天一次,適於氣血兩虛的白細胞減少。若偏陽虛不去附子,改母雞為羊肉,偏陰虛去熟附子,母雞改為甲魚。

多食易消化,具有補益心脾肝腎、益氣養血作用食物,忌食辛辣、煎炒等食物,戒煙酒。

5、牛肉補損膏

處方為:(1)黃牛肉(去筋、膜切片)100雌,洗淨,置高壓鍋內,加黃酒適量,密封,文火煮爛。(2)山藥(鹽炒)、蓮子肉(去心鹽炒)、茨警、小茴香(炒)各250克。共研細末。(3)紅棗250克,煮熟去皮核。最後將上述3者放在一個容器內,攪拌均勻,如膏狀,再在飯鍋上蒸一次,即可服用。每日早晨、下午可當點心服食,每次3~5匙。健脾益氣。適用於脾氣不足型白細胞減少症。

6、黃茂母雞湯

生黃茂,雞血籐30克,大母雞1只(烏骨,烏肉,白毛者佳)。將1只健康母雞殺死,取其血與黃茂、雞血籐2藥和勻,並將其塞入,去淨雞毛及雞肋(留心、肝、肺及洗淨的雞內金)的雞腹腔內後縫合腹壁,以水適量,不加任何佐料,文火煮肉熟,食肉喝湯,每隔3~4日吃一隻。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宜吃食品:

羊肉

為溫補性食物,能益氣補虛,有補益強壯作用。元代醫家李杲曾說:“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尤其是白細胞減少症兼有陽虛怕冷者,食之尤宜。

狗肉

能補中益氣,溫腎助陽。唐代食醫孟詵認為狗肉“補血脈,填精髓”。白細胞減少症可屬中醫“虛勞”範疇,狗肉有補脾氣,益腎氣的作用,因此,對白細胞減少之人兼有脾腎兩虛,無力腿軟,四肢欠溫者,食之最宜

紫河車

有很好的補益強壯作用,能補氣,養血,益精。《本草蒙筌》說它“療諸虛百損。”《本草再新》認為紫河車“大補元氣。”白細胞減少症是屬傳統醫學中的“虛損”症範疇,常食紫河車,對提高白細胞數,頗有效益。可用新鮮紫河車1個,去膜洗淨,慢火烘乾,研末後裝入空心膠囊,早晚飯前空腹吃3~5粒。

羊骨髓

羊的脊髓或骨髓,能補陰補髓,對虛勞羸弱之人可以起到食療食養的作用。現代還有用以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者。中國藥科大學葉橘泉教授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的方法是:生羊脛骨(即羊四肢的長骨)1~2根,敲碎,加紅棗10~20個,糯米適量,同煮稀粥,1日2~3次分服,15天為1療程。

飲食禁忌

1、忌偏食:偏食可引起某些營養成分的不足。

2、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因能使胃腸燥熱而運化失調,並能引起神經興奮而導致失眠,使消化、吸收功能發生障礙,妨礙白細胞的回升。

宜 1.宜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 2.宜吃高蛋白質的食物; 3.宜吃高維生素C的食物。

雞蛋

雞腿

雞肉

杏仁

忌 1.忌吃高鹽、高調味料的食物; 2.忌吃燥熱性的食物; 3.忌吃刺激性的食物。

赤砂糖

鴨血(白鴨)

赤小豆

鹹魚

宜 1.宜吃增加免疫力的食物; 2.宜吃高蛋白質的食物; 3.宜吃高維生素C的食物。

牛奶蛋花粥

牛奶窩蛋蓮子湯

牛奶菠菜粥

雞蛋米湯粥

紫蘇葉汁

檳榔糯米粥

黃芪茶

木耳拌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