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病的症狀有哪些和怎麼治療


目病名首見於《審視瑤函》。又稱目連札、小兒割目、小兒兩目連、目札等。 目是因風邪侵目,或精血不足,目失濡養所致。以胞瞼頻頻眨動,不能自主控制為主要表現的外障類疾病...

目病

目病病因

目札是因風邪侵目,或精血不足,目失濡養所致。以胞瞼頻頻眨動,不能自主控制為主要表現的外障類疾病。

目病預防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剪指甲。

2、不要長期佩戴隱形眼鏡;更換隱形眼鏡時要小心。

3、與急性結膜炎的預防相同,主要是切斷傳染源與注意眼和手的衛生。

4、禁止患者在公共場所洗浴、游泳。

5、治療以局部用藥為主,藥物內服及針刺也有一定作用。

6、多吃一些具有寒性與清熱瀉火作用的食物與水果,如茭白、冬瓜、苦瓜、鮮藕、甘蔗、香蕉、西瓜等等。

目病併發症 併發症

目札病多見於小兒,是一種較常見的病症。雖無大的危害,但自愈的可能不大,要持續至成年終生,影響人的正常生活,特別是社交活動。

目病症狀 常見症狀 結膜充血 畏光 眼睛癢 眨眼不止

雙眼胞瞼頻頻眨動,不能自主,或感癢澀畏光。眼外觀如常人,重者可兼見瞼內面紅赤,顆粒叢生,白睛乾燥無光澤或黑睛生翳等。

目病的檢查

1.淚乳鐵蛋白測定 常≤100mg%。

2.淚溶菌酶測定 溶菌區≤21.5mm。

3.淚滲透壓測定 在KCS≥312mOsm/L。

 

目病診斷鑒別

診斷依據

1.多見於小兒,疳積上目、赤絲虯脈、椒瘡等病證常兼見本症。

2.雙眼胞瞼頻頻眨動,不能自主,或感癢澀畏光。

3.輕者眼外觀如常人,重者可兼見瞼內面紅赤,顆粒叢生,白睛乾燥無光澤或黑睛生翳等。

鑒別診斷

小兒疳積上目、赤絲虯脈、椒瘡等病證常兼見本症,應予以鑒別。

疳積上目繼發於小兒疳積,是以初起時在暗處不能見物,繼而眼珠乾燥,黑睛混濁,甚至糜爛破損為特徵的眼病。《秘傳眼科龍木論》對本病記載較早。又名小兒疳眼、疳毒眼。相當於西醫學之角膜軟化症。如不能及早診治,容易導致失明。

赤絲虯脈指氣輪白睛上血絡赤絲明顥的病症。多因血絡郁滯所致。椒瘡、粟瘡一類病症,常有赤絲虯脈出現。其它如用眼過度或過甚等,均可致白精上血管擴張,發生赤絲脈。

目病治療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五官科 眼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週期:3-5個月

治癒率:90%

常用藥品: 玻璃酸鈉滴眼液 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衍生物滴眼液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5000--10000元)


目病西醫治療

當前疾病暫無相關療法。

目病中醫治療

1.脾虛肝旺證:雙眼胞瞼頻頻眨動,眼乾澀,常喜揉拭,白睛微紅,乾燥無澤,形體消瘦,煩躁喜怒,飲食偏嗜,舌紅,苔薄白,脈弦細。疏肝健脾。

2.陰虛肺燥證:雙眼胞瞼頻頻眨動,乾澀刺癢,白睛淡紅,淚少畏光,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清肺潤燥。

3.肉輪風熱證:胞瞼頻頻眨動,乾澀刺癢,畏光,白睛微紅,瞼內面顆粒叢生,或有眵干結,舌紅苔薄,脈數。疏風清熱。

4.肝郁(氣滯)證:胞瞼頻頻眨動,精神抑鬱,胸脅脹悶,月經不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多見於癔病性目。疏肝理氣。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目病護理

1、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長期出現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情緒,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2、生活節制注意休息、勞逸結合,生活有序,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對預防疾病有很大的幫助。做到茶飯有規律,生存起居有常、不過度勞累、心境開朗,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合理膳食可多攝入一些高纖維素以及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營養均衡,包括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必需的營養素,葷素搭配,食物品種多元化,充分發揮食物間營養物質的互補作用,對預防此病也很有幫助。

宜清淡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充足。忌煙酒忌辛辣。忌油膩忌煙酒。忌吃生冷食物。

宜 1.宜吃保護視力的食物; 2.宜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鵝肉

芝麻

腰果

核桃

忌 1.忌吃減弱視力的食物; 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忌吃油膩的食品。

鴨蛋

鴨血(白鴨)

鴨肉

赤小豆

宜 1.宜吃保護視力的食物; 2.宜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3.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