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硬化怎麼辦


頸動脈硬化

症狀介紹

頸動脈包括頸總動脈及分支,即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頸動脈硬化導致的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由於大多數頸動脈硬化沒有臨床症狀,所以常常被忽視。一部分病人有臨床症狀,包括一過性或持續性單眼失明、一過性腦缺血發作。所謂一過性即短暫性、一時性。

發病原因

動脈粥樣硬化病灶多分佈在血管分叉處外側壁及彎曲處的內側壁和頸動脈竇部,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響形成湍流等非層流狀態,從而易使內膜受損,有利於脂質沉積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樣病變。另外,局部血管壁的剪切力減低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血管內皮功能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病理改變,血管內皮主動參與廣泛生理和病理過程,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產生多種因子,可以控制血管的張力,調節和平衡血管舒張及收縮,包括介導血管壁炎症,影響斑塊穩定性和血栓形成以及影響脂蛋白的代謝、攝取及血管生長和重塑等,影響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的重要介質是一氧化氮,神經激素物質(如乙酰膽鹼、血清素、兒茶酚胺等)和循環血液產生的切應力變化,可觸發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而引起血管舒張。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與血脂異常及血管壁成分改變有關的動脈疾病,主要累及彈力型動脈和彈力肌型動脈。病變特徵是血中脂質在動脈內膜中沉積,引起內膜灶性纖維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壞死、崩解,形成粥樣物,並使其動脈變硬。

預防方法

1、在日常活動中要控制飲食,遠離高脂、高糖食物,即少吃動物肝臟、腦花、肥肉、油炸食品、糖和脂肪含量高的東西;

2、發現輕微症狀及時就醫,讓醫生幫助控制血糖、血脂,用阿司匹林等藥物穩定病情。同時患者在平時活動中,特別是轉動頸部時動作要輕、緩,切不能幅度過大;

3、是中風後的預防,那就必須依靠醫生用藥物進行治療了。 頸動脈硬化引起的後果非常嚴重,而且此類病屬於復發性疾病,很多人在出院後沒有控制好,引起二次中風、三次中風。但此種病只要患者和家屬平時注意,和醫生密切配合,把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好,終身也不會發生腦中風。

檢查項目

相關檢查

動脈聽診 動脈通暢性試驗

頸動脈是較粗大的血管,其頸內動脈直接向腦組織供應血和氧,其頸外動脈則向眼、耳、鼻、口腔等五官供給血和氧。如果頸動脈硬化了,就是在血管壁上有斑塊形成,從而使血液在流通時不順暢。不順暢就往往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病人常感頭暈、目眩、記憶力差、思維力明顯下降,久而久之,將造成大腦萎縮。如果硬化了的頸動脈有稠樣斑塊脫落,並隨血流而阻塞動脈血管,就會造成腦梗塞,出現失明、語言不清、癱瘓等中風表現,甚至威脅生命。

頸動脈內膜血栓樣或粥樣硬化斑塊是一種大中動脈退行性、增生性、全身性疾病,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彈性減低的原因。頸動脈硬化嚴重並有硬化斑塊脫落,阻塞了大腦血管。是老年人的常見疾病。一般來說,輕度的動脈硬化不會影響大腦的血液供應,所以頸部活動後不會出現什麼症狀。而重度的動脈硬化,會使大腦血液供應減少,出現頭暈、頭痛和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如果這時活動頸部,很可能加重腦缺血,從而使腦部缺血症狀更加嚴重,甚至發生“缺血性腦中風”。 造成腦出血、腦血栓、心肌梗塞、心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 這類病常發生在“三高”,即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中,同時老人發病率大過年輕人。所以有專家提醒,男性在50歲以後,女性在絕經期後應該到醫院做詳細檢查,因為此病沒有任何表現症狀,通常人們都會掉以輕心,一旦出現了頭昏眩暈,則表示斑塊已經形成,必須到醫院進行控制,否則很容易引起腦中風。

鑒別診斷

腦動脈硬化: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急性腦血循環尤其是腦缺血發作的主要發病基礎,是各種因素導致的腦動脈管壁變性和硬化的總稱。包括醫學上常常提到的腦動脈粥樣硬化(大、中動脈)、小動脈硬化、微小動脈的玻璃樣變都稱為腦動脈硬化。